做出指示,讓漢城的部隊放緩進攻節奏,一時間拿不下漢城不要緊,戰場上最重要的是贏得戰爭,而不是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他吩咐在搶修鐵路的海軍陸戰隊再調出一個旅支援前線,並且嚴令修築鐵路的工程加快,只要鐵路打通,列車炮、重炮、裝甲團都能快速馳援漢城,到時候哪怕硬碰硬也無所謂。
當然,在這段期間裡,空中支援是不能少。所有飛行中隊每天發動兩次以上的空襲,重點襲擊軍營和物資倉庫,儘可能破壞敵軍少得可憐的戰略物資。
就在漢城陷入僵持局面時,從春川出發的大軍卻是一路高歌猛進。
七月七日時三十六師先頭部隊已經橫穿江原道,抵達忠清北道的忠州,在這裡追上了一些日軍殘部,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全殲了這股敵軍。擊斃敵軍六百餘人,其餘兩千餘人盡數棄械投降。由於先頭部隊兵力不充足,只能留在忠州看押俘虜,等待後續部隊跟上來之後,才能繼續發動追擊。
朝鮮境內的戰爭總體上已經奠定大勢,日軍真正能負隅頑抗的決心並不多,更多的還是在等待著議和或者投降。而這一切都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對於朝鮮老百姓來說,戰爭自然越早結束越好,事實上無論中國軍隊如何不遺餘力的去宣傳,他們從來都沒有認為中國軍隊是正義之師。在他們眼裡,只不過是日軍做為侵略者的形象更不好而已。
隨著中國大軍的優勢越來越明顯,朝鮮上上下下都知道戰爭快要結束了,這才是他們心裡唯一所期待渴盼的事情。
弗倫奇軍團的各路作戰部隊並不是全部都能全身而退,在遼東半島和朝鮮的四個師,是因為有日本軍隊的掩護才能撤退的那麼從容。可是在吉林省內的第二師、第三師卻遠遠沒有那麼輕鬆,沙俄東方遠征軍團只知道劫掠、殺人,這大半個月的時間裡甚至連一段防禦陣地都沒有修築起來。
北方第一集團軍三十八師在六月底時突襲了延邊,成功收復了延邊和琿春兩地,也因此截斷了英俄聯軍的退路。同樣是在這段時間裡,空中騎兵第一旅和第二旅在長春北部空降,與趕到的國防軍第二師一北一南發起對長春的夾擊。
弗倫奇軍團第二師和第三師被硬生生的困在城中,而在吉林的沙俄軍團則按兵不動,根本沒有打算支援長春的意思。
到了七月上旬時,弗倫奇軍團其他部隊基本上完成撤離,唯獨第二師和第三師被拖延在戰線上,根本無法動彈。與此同時,三十八師從延邊揮師北上,向吉林的沙俄軍團發起進攻。就在三十八師抵達吉林郊區之後,吳佩孚從東港趕到師部,決定親自指揮這次作戰。
自從弗倫奇軍團撤退之後,東港早已經安全,整個遼東戰線都可以稍微放鬆一些。
吳佩孚召開戰前會議,在這次會議上其他廢話都沒有多說,只做出兩點作戰指示,第一是全殲沙俄軍團,第二是一個活口都不留。
沙俄軍團在中國境內犯下的惡行如今傳遍中國,甚至連歐洲一些大都市的報紙相繼做了報道。不管西方人是什麼態度,但在中國卻是人神共憤的地步,尤其是那些死裡逃生的吉林省同胞,不僅遭受巨大的心靈創傷,更是為了失去至親而悲痛萬分。
吳佩孚在從東港趕到三十八師師部途中,從軍情處情報員那裡瞭解到,根據一些粗略的推測統計,沙俄軍團自進入中國境內這一個月的時間裡,至少屠殺了一萬人數以上的中國人,其中起碼有四分之一是少年兒童。
這種慘絕人寰的屠殺行為,讓吳佩孚徹底憤怒,他下定決心要讓沙俄軍團能走進中國,但一個也休想走出去。
綠魔行動雖然是打著向沙俄軍團報復的口號,可不管怎麼說毒氣彈最終投放在春川,對沙俄軍團沒有造成任何實質上的打擊報復。這次收復吉林,就是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給沙俄軍團直至沙俄國政府一個鄭重的教訓,那就是:今日中國非昔日可比,你若犯我,我必十倍奉還!
三十八師從延邊一路走來,路上所見所聞都是沙俄軍團留下的罪證,無論是軍官還是士兵心中都憋著一股強烈的憤怒。今日聽到吳佩孚做出的指示,這股憤怒馬上化作動力,上上下下對吳佩孚的決定支援不已。
長春、吉林的反攻戰很快打響,吳佩孚將兩地戰場合二為一,統稱為長吉會戰。
沙俄軍團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不僅缺乏先進的武器裝備,士兵素質更是良莠不齊。之前他們在對付中國地方軍時還能有幾分戰鬥力,但更多的也只是以多壓少。
如今面對中國正規軍,而且兵力是自己的兩倍,頓時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