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沙俄出售軍火的方式,幫助社會革命黨建立更強大的軍事力量,從而鞏固其在政治上的地位。甚至在必要的時候,還能扶植社會革命黨完全成為帝國議會中的第一大黨,徹底取代皇族官員在政府的掌權席位。”陸建章有條不紊的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吳紹霆思考了一下,他當然沒有忘記利用世界大戰最後的機會發一筆戰爭橫財,歐洲還在僵持著,而中國如今已經置身事外,完全可以扮演“中立國”來向前線發售軍火。沙俄從西線撤軍之後,到現在都沒有宣佈退出世界大戰,而沙俄國內動盪不安的局勢,完全可以當作中國發戰爭橫財小試牛刀的切入口。
“可以這麼做,不過在正式談判之前,我們對克倫斯基一派人的看法還是要保持觀望態度,只有等這次談判結束之後,我們才能知道社會革命黨是不是我們合作的物件。”
“元首的意思,我明白了。”
“你先去安排吧,關於談判的計劃儘快交給我過目就好。”
“是。”
中國與俄國談判議和的訊息最終還是不脛而走,畢竟南京總統府從一開始就沒有嚴格管制這方面輿論,按照吳紹霆的吩咐,談判議和的事情自然是不能遮遮掩掩。於是,順其自然之下,各大報紙自然而然還是爭相報道進展。
對中國而言,這是一個好訊息,俄國主動向中國提出議和,這就證明俄國已經不是中國的對手。中國利用這次戰爭成功收回了北方歷史疆土,不可不謂是大快人心,也不可不謂是進一步鞏固了北疆國土的安全。
然而這個訊息並不只是帶來單方面的影響,正如半個月前顧維鈞、陸建章找到吳紹霆時所說的那番話一樣,做為同盟國成員之一的中國,私底下進行局域性的議和,完全不顧同盟國整體陣營的利益。
從中國在南亞戰場與英國議和之後,德國就密切關注中國外交上的一舉一動。南亞戰場的議和或許可以得過且過,畢竟中國從越南一路強攻,幾乎顛覆了英法兩國在南亞的所有殖民地。可是沙俄這邊幾乎沒有什麼大規模戰事,除了收復外蒙古之外就是烏梁海的小規模作戰,前前後後的總體傷亡情況甚至不超過三千人。
儘管沙俄最終還是從西線撤軍返回國內,可這次撤軍的主要原因並不是因為中國的進攻,相反是因為沙俄國內的局勢聚變。
總而言之,德國認為中國進攻沙俄的力度完全不夠,中國應該繼續發動進攻,不僅是為了牽制沙俄,更是要尋找機會突破沙俄國境,把戰場直接連線到歐洲。
德國對中國這樣的期望看上去過於瘋狂和託大,畢竟以中國的實力直接參加歐洲主戰場的戰爭實在太過困難,別說國內經濟支撐不起,如此長途的跨國陸面兵線,後勤都沒有任何保障,更別說面對歐洲主戰場的大規模消耗了。
事實上,德國之所以有這樣的要求,同樣是在提防中國利用歐洲大戰的機會,躲在亞洲自顧自的快速發展。倒不是因為中國這幾年的情況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而引起了德國上上下下的擔憂。而恰恰是因為德國制訂的“霍爾維格計劃”的需要,德國必須將中國的國家實力掌握在自己能夠控制的程度。
德國希望中國透過持續的戰爭來消耗國家實力,不僅能為同盟國陣營爭取更多的戰略優勢,也能防止中國利用亞洲的環境私自發展。
因此,當中俄議和談判的訊息剛剛初露倪端之際,德國大使館立刻將這裡的情況彙報到德國本土,輾轉十多天的時間往來聯絡,德國外交部對此事非常重視。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中俄議和談判正式確定下來之後,德國外交部再也不能坐視不理,他們決定向中國施壓。
第1142章,軟硬兼施
六月五日,就在克倫斯基到達南京的前一天,德國大使辛慈帶著強硬的態度來到南京總統府,要求會見元首吳紹霆。
總統府外交部這段時間同樣沒有閒著,他們早就知道德國方面的態度,因此從始至終都在儘量緩和兩國之間的矛盾。今天辛慈大使特意來到總統府,其目的自然不言而喻。秘書處派人去通知了總統官邸,可吳紹霆根本沒心思去見辛慈大使,他固然知道自己就算見了對方也只是說一通廢話,這種事情交給外交部去處理就好了。
伍廷芳、顧維鈞等人接見了辛慈大使,推說元首吳紹霆昨天前往鎮江視察政務,要晚上才能返回總統府,所以有什麼事情只能先與外交部交談。
辛慈大使自然不清楚吳紹霆是否在南京,但是他還是感覺到南京總統府的敷衍態度。
在與中國外交部交涉的時候,辛慈措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