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給她的幾種有銀子都難尋到的藥材,讓身邊的媽媽給華老尚書用芳姐的名義送了過來。這孩子性情怎麼就這麼耿直呀。對自己喜歡的人,那是掏心掏肺的好,剩下的就連點辭色都沒有了,從送禮上就能看出來,是個讓人操心的孩子。
華老尚書一人在書房裡面練字生悶氣。用的東西都是兒子方才獻上來的。至於那些藥材,甭說,就知道肯定是經過老妻的手,給孩子遮醜呢。哼。不過藥材真的不錯就是了。
孫管事不知道京城華府在他再次啟程後,就傳出華家四娘子病已經好了,已經到了引雷山了。再也沒有了華家的小娘子死在半路上之說。
華二老爺聽到這話,高興之餘,把芳姐送回來的一半紙張送去了華老尚書的書房。到底是芳姐的祖父,昨日沒來的急跟父親商量的事情,父親不哼不哈的已經給女兒放了一條生路。
華二老爺更是在京城中大方的給閨女置辦東西,放在府上備用的,送去引雷山給芳姐用的。可謂是晴空萬里。(未完待續。。)
第一百一十一章 師太過往
當然了,京城之中,悄然之中多了一個四寶齋。裡面專供讀書人的日常用品,價格居中,不過質量還算是上乘,雖然不是客似雲來,好歹也收入頗豐。
在華二老爺看來,四寶齋裡面除了墨色差了些,其他的都是頂尖的,想想那東西是自家閨女自己琢磨的,沒啥底蘊難怪不出色,一番運作之下,也不知道從那裡淘換來兩位制墨的工匠,不遠千里的給華晴芳送了過去。就當是給閨女準備嫁妝了。
華晴芳不知道,她的一番心思把他家老爹給高興地幫他把祖父給惹了。
在靜怡師太的洞府之中努力的抄著經文,一來是當做給自家老爹的課業,作為練字之途。二來回頭下山以後,逢人問起,也好有個交代,好歹自己抄瞭如此的多的經書呢,誰能說她不夠虔誠,一舉多得呀。
阿福每日裡給在自家娘子身邊做些娛樂人生的事情,生活過的一點都不乏味。
靜怡師太每日裡面吃齋唸佛,人都跟著豐腴了一圈看上去多了少許的生氣,對著華晴芳木訥的臉上儘量的和煦:“都是佔了小娘子的光了,每年這個時候,山上採藥過來換糧換物的人,如今少了許多,多虧了小娘子給他們以維持生計的營生。”
華晴芳笑意瑩然,真心的覺得靜怡師太面部神經系統癱瘓,不弱不笑的好,感覺好恐怖,幸好自己見過大場面不至於嚇到:‘可當不起師太如此誇獎,芳姐心中惶恐呀。似乎是斷了師太的營生。可有半年沒有兌換到好的藥材了。’
靜怡師太微微一笑:“小娘子無需做如此想象,靜怡此番卻是輕鬆些許,往年這個時候,靜怡早已外出化緣,哪裡來的如今的清閒度日,都是拖了小娘子的洪福。好藥材固然難得,卻也多有人命墊底,不要也罷。”
華晴芳自認跟靜怡是太相處頗為投機,對於靜怡師太非要在這引雷山中修行,幫著山民換取生活所需的行為頗為不解。華晴芳自認這世界上。沒人能如此捨己為人,忍不住詢問:“師太佛法高深,意普度眾生為己任,讓芳姐敬服。可師太畢竟是一介女流。不知因何要要揹負如此之重。” 看出來了。換個寺廟,靜怡師太這樣的同樣是得道高人。
靜怡師太才輕鬆下來的臉色陰沉上許多,看著山崖外面的雲霧。神情幽怨:“這引雷山幾十年前卻並非這個樣子,那時候的引雷山也沒有如此的讓人敬畏,不過是尋常人不會去的危險之地而已。聽祖上傳言,引雷山下也是一個頗為繁華的小鎮。”
華晴芳點頭,很有同感:“那裡土地肥沃,而且一馬平川,且有引雷山上常年積雪,雨水彙集的大河,想來定然是個安家落戶的好出去。”
靜怡師太:“小娘子果然真知灼見。祖上曾經也是官家出身,雖稱不上名門望族,倒也小有資產,方圓百里之內也是有賢明的,直到幾十年前,山下一戶富裕人家,繼母同繼子爭產,嫡子持刀殺了入室殺繼母,證據確鑿,在官家來說碰上這種案件本也是平常之事。可那兇手是山下有名的才子,孝道更是出眾,平時在鄉里更是造橋鋪路,從不落人後。說他行兇,哪怕是證據確鑿依然有鄉民為其請命,赦免其罪。更是有人將他家之事到處宣揚,說那繼母無德,死有餘辜。祖上欣賞氣人才華,也是無意中就說到了這引雷山。人說才子多智,此人不知怎的就扇動鄉民,讓其入山,生死由天。”
華晴芳同阿福跟聽故事一樣,阿福倒也罷了,到是華晴芳沒有什麼同情之色,現代文化豐富,各種版本的劇本都見過,真心的不以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