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別人有大量的資金,可以狂做廣告,可以做得很知名,他可以定位在大眾市場就行,可以做得很大;而你就不能,你只能定位為細分市場,但你可以做得很精,你們之間的定位是不同的。每個企業都想掠奪更大的市場份額,可不一定都具備這樣的條件。當面臨市場競爭時,強勢品牌可能不允許小企業的存在,這時小企業就必須找到合理的定位,要既能保住自己的位置,又能讓市場認同;既要合理地利用自身的條件,又要積極地創造機會。
。 想看書來
市場的定位條件
第2節市場的定位條件
■ 產品市場是否存在需求
市場定位就是確定你的消費者在哪裡,他是誰,男性、女性、多大年齡、性格特徵到底是什麼?這些都需要定位出來。市場定位作出來後,你還要確定你的產品處於生命週期的什麼階段。也就是說,你要確定這時的人群的需求方式是已經存在於某一個時間點上,你對應著去做就行了,還是這個市場對你的產品還一點都不瞭解。如果是後者,你若定位在這個市場,那你就要對應著市場做全方位的教育工作。
舉個例子,在非洲有一個島國,住著很多不穿鞋的土著人群。有一家制鞋的企業就委託兩家調研公司到這個島上去作調研,想看看有沒有鞋的市場。第一家調研公司調研的結果是這個島上沒有市場,不用去做;第二家調研公司調研的結果則是這個市場的潛力很大。
第一家調研公司看大家都不穿鞋,所以覺得沒有市場;第二家調研公司看大家都沒有鞋穿,卻覺得市場很大。那麼,我們來看看這個市場的條件是具備還是不具備呢?從定位角度看,這個市場根本不具備運作的條件。因為這樣一個市場需要啟發、需要教育的時間很長,土著人本身不穿鞋,你要讓他把鞋穿起來,教育和培育這個市場也許是10年,也許是15年,也許是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在這種不確定條件下沒有一個企業願意去冒險。在我們營銷界有這麼一句話:“不會去為‘需要’做營銷。”因為這個市場還不知道是“需要”還是“不需要”,“需要”階段是簡單的需要或不需要,就是說“要不要把鞋穿起來”的問題。營銷定位做的是“需求”,需求是指他已經需要穿鞋了,只是買不買得到或買什麼樣鞋的問題,也就是說,市場已經存在這樣的需求了。從需要到需求的時間往往很漫長,所以,營銷定位首先是要確定市場是否存在需求。
■ 產品市場是處於什麼階段
企業在做定位的時候,不僅需要考慮市場的定位條件,還要考慮產品的市場週期的階段性問題。因為像人一樣,有兒童、青年、少年、中年、老年階段,在不同階段,需要做的事是不同的。上學時我們要好好學習,到了二十多歲要談婚論嫁。你不能讓上中小學的人去談婚論嫁,而讓老年人回到學校去好好學習。這也就是說,產品雖然是市場需要的,但要考慮它是不是這個階段所需要的,要看市場的階段條件。我們不能不管是什麼產品,到市場上都是一個做法,只是獨立地看某一點:認為可口可樂可以這樣做,我也一定能這樣做。事實並非如此,可口可樂已經“成年”了,你可能還處在“幼年”,這時你就不能照搬別人的模式。這也就是說,在定位條件上是不可以模仿的,不是說拿別人的案例就可以隨便用的,產品有一個市場的階段條件,也就是時間條件,我們在定位時一定要認真考慮這一點。
■ 產品市場的需求和消費形態如何
在產品對應市場的時候,要考慮市場上的人群在消費產品的時候是理性的還是感性的。有時男人對某些產品的消費是理性的,而女人是感性的;有些產品在某一階段是理性的,到了另外一個階段就感性了。這有點像談戀愛,兩個人在剛開始時是比較理性的,但到了熱戀期就變成感性的了,這有一個轉換過程。市場到底在哪個階段是感性的,那個階段是理性的,我們在什麼時候進入,是在感性階段還是理性階段,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有的產品現在看是感性的,其實它原來是理性的,產品也是一步一步發展的。比如手機本身是打電話的工具,買一個就可以了,但是現在很多人看重的不僅是打電話的功能,更看中其他的功能,包括款式、色彩等感性元素,有些人一年裡要換好幾個手機。由此可以看出,以前手機是理性消費,現在已經是感性消費了。
產品的定位條件是變化的,定位的時候就需要跟它們對應:市場條件已經變感性了,你就不能按照當初的理性去做定位。對於市場定位條件是感性化還是理性化,我們需要認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