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2 / 4)

小說:汴京風騷 作者:莫再講

葉濤急忙鞠躬為禮:“仰慕蘇公久矣,今日得晤,奮感於心,乞蘇公垂愛訓誨。”

蘇軾執葉濤之手讚歎:“蘇軾居黃州,已知致遠恭謙多才,侍介甫公甚孝,今日相見,果然英俊不凡。平甫得此佳婿,當無憾矣!”

王安石急挽蘇軾奔向船邊,親迎蘇軾家眷登岸。

王閏之是認識王安石的,急忙斂衽請安:“蘇宅上下人等,十三年來馳仰大丞相接危救難之德,恭祝大丞相安好。”

王安石微笑搖頭:“季璋言重了,安石愧不敢當。十三年不見,季璋仍是神采依然,只是比昔日居京都西同時顯得有些消瘦了……”

王朝雲懷抱未滿週歲的兒子蘇遁,偕蘇迨、蘇過至王安石面前請安,王安石笑呵呵地逐個打量著:“此必子瞻的解語花王朝雲,此必蘇迨,此必蘇過。我猜度的不錯吧?”並慈和地端詳著王朝雲懷抱中正在熟睡的小兒:“白白胖胖,個頭不小,眉眼似子瞻,卻比子瞻漂亮多了。此子何名?”

“此子名叫蘇遁,去年九月二十七日生於黃州。”王朝雲回答。

王安石似有所感,撫蘇遁而語:“蘇府人丁興旺,令人羨慕啊!若明允公(蘇洵)有知,必撫須舉酒而歡。子瞻,你在江寧多居一些時日,遁兒滿週歲之時,我當於半山園大宴賓客以慶。”

蘇軾拱手作謝。

王安石環視左右,不見蘇邁,詫異而詢問:“怎麼不見伯達(蘇邁字),現已二十四五歲了吧?聽說已與景仁公(範鎮)的孫女結為連理了?”

蘇軾笑著回答:“謝大丞相憐念邁兒。上月他已攜帶家眷去饒之德興赴縣尉之職,別於湖口,謹向大丞相致歉謝罪。”

蘇過時年十二歲,聰穎機敏,舉起手中的一盆翠菊,呈於王安石面前:“蘇過奉家父之命,僅以翠菊一株敬獻,請王爺爺笑納。”

王安石一時茫然:“此菊何奇?”

蘇過靈舌利齒,背誦出兩句詩來:黃昏風雨過園林,殘菊飄落滿地金。

王安石突然恍悟,縱聲大笑,接過翠菊,抱住蘇過:“聰明的過兒,還有何解?”

蘇過忽閃著眼睛,思索片刻,稚氣地說出兩句詩來:“‘我家居東坡,秋菊為夕餐’。天下有飄落的菊花,吃了不會鬧肚子的……”

王安石撫著蘇過,貼臉面親,望著蘇軾笑道:“蘇子瞻有子當如此啊!”

蘇軾亦大笑拱手:“十三年前,介甫公贈我‘直尋’兩字,今蘇軾所得,僅黃州飄落之菊,慚愧慚愧。”

葉濤此時已將蘇軾的行囊裝上了架子車,並將毛驢牽至王安石面前。王安石抬頭望著身邊男女老幼六位客人,一時窘迫而不知所措,喟然搖頭嘆息:“子瞻,此刻我始知‘出無車’的無奈了。驢子一頭,你們誰乘,我不管了。”

蘇軾拍胸而戲趣:“此微小事,何須大丞相操心,由在下負責處置吧。迨兒、過兒幫致遠推車開道,季璋抱遁兒乘坐毛驢,霞牽驢保駕,我與介甫公趕驢護航……”

王閏之急聲反對:“這樣不妥,霞妹產後身體虛弱,當抱遁兒乘驢。”

蘇軾唉聲嘆道:“霞產後身體發胖,體重增加,我是心疼介甫公的毛驢,經不起霞與遁兒的重壓啊!”

人們全笑了,連一旁車帶在肩的葉濤也笑了。王安石几乎笑岔了氣,高聲喊著:“蘇子瞻,天生之才,給我帶來了歡樂……”

王閏之笑著從王朝雲懷抱裡抱過蘇遁,在蘇軾的攙扶下跨上驢背,王朝雲急忙牽驢,跟著“咯吱咯吱”前行的架子車,向半山園走去。蘇軾伴著王安石跟在驢後緩步而行,惹得路人注目指點,他倆並肩談笑,無暇顧及,自得其樂。

傍晚的半山亭,在絢麗的夕照霞光中現得奇麗多姿。古松碧玉般的簇簇枝葉,浸染著斑駁陸離的千縷光絲,織成了一幅五色帳幕。四周枝葉間懸掛的幾十盞繡球花燈,織成一圈光環。亭子中央擺放的黑漆餐桌坐椅,金華酒已啟泥開封。“書場浪子”和“燕爾嬋娟”原是“六朝金陵”和“燕爾酒樓”背叛而出的奇才,今日“有物其中”、“有象其中”的笛聲琴音,使荒僻的半山亭變成了一座輝煌別緻的舞臺。

女主人吳氏和著笛聲琴音唱起王安石近來寫作的一首《菩薩蠻 數家茅屋閒臨水》:數家茅屋閒臨水,輕衫短帽垂楊裡。花是去年紅,吹開一夜風。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何物最關惰?黃鸝一兩聲。

吳氏歌唱著,神態是安閒輕鬆的,蘇軾的心境卻蒼涼了:這是介甫愁居半山園的自畫像啊,一位脫去宰相眼的老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