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2 / 4)

小說:汴京風騷 作者:莫再講

章惇也有些醉了,豪情衝湧,放出高聲:“蘇郎蘇郎,奇思異想。誰為知音,章惇是也……”他踉蹌走到桌前,拿起碧玉做柄的馬鞭,雙手託給蘇軾:“子瞻之才,章惇心眼,願贈名馬以成全子瞻心願。”

蘇軾接過馬鞭,縱聲大笑,搖搖晃晃,深深一躬:“子厚豪爽,蘇軾拜謝。無以為報,春蘭秋菊,任君擷取。”

章惇一愣,恍悟蘇軾欲回贈歌伎,急忙拱手致謝,望著身邊已停止彈唱的諸女,醉眼朦朧地說:“蘇府樂魂,不敢乞取;蘇府雲水,不敢拂動;蘇府古音,不敢貪求。願子瞻惠賜晶瑩之玉,為章惇的蓬蓽陋室生輝滋春吧!”

蘇軾大聲允諾:“妙!奕奕麗玉,歌舞兼優,才思泉湧,性情火熾,由子厚提攜教導,定成大器。”說著,挽麗玉之手而至章惇面前:“麗玉,隨章惇大人去施展你的才智吧!”

十七歲的麗玉初以為是酒醉戲言,起鬨逗樂,現見戲言成真,急忙理裝整發,嫣然一笑,斂衽為禮:“謝章惇大人見憐垂愛。”

章惇執麗玉之手大笑:“麗玉,晶瑩之玉,它山之王,借你的聰明才智,為章府也組建一個如此卓越的樂班吧!章惇生性好強喜勝,是不甘心落後於蘇子瞻的。麗玉,我倆同唱一曲柳七的《鳳棲梧》向子瞻致謝告別,如何?”

蘇軾高聲叫好。

琵琶、胡琴、倩楚等歡聲祝賀,遂即撫弦弄琴。

章惇、麗玉唱起:獨倚危樓風細細,望極離愁,黯黯生天際。草色山光殘照裡,無人會得憑欄意。

也擬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欽還無味。衣帶漸寬都不悔,況伊銷得人惟悴。

歌聲婉轉。蘇軾與歌伎們亦低聲唱和。

這時蘇轍拖著沉重的腳步回到庭院,神情憂悒地走近酒桌,悽苦地喊了一聲:“別唱了!”

歡歌頓止,蘇軾、章惇、眾人驚異。

蘇轍大聲說:“朝廷紛爭又起,御史中丞呂誨亮出了反對‘變法’的旗幟,公開彈劾介甫了!”

蘇軾愕然。

章惇驚駭。

琵琶等茫然而退。

知諫院、御史中丞呂誨,公開彈劾王安石的事件,是當日午前在延和殿議事時發生的。這位太宗趙炚朝名相呂端的孫子,似乎已作了充分的準備。議事剛剛開始,他就突然站起,當著群臣和趙頊皇帝的面,先是情緒激昂地高聲朗讀挾風帶雨的彈劾奏文,繼而正氣凜凜地將奏文跪呈給皇上,並莊嚴地叩了三個觸地響頭。然後昂首站起,挺直腰板,大步走出了延和殿。這種拼死一搏的架勢,震呆了群臣,震懵了皇上,連王安石也有些失措了。

呂誨彈劾王安石的要害,是所謂王安石“驕蹇陰賊”的道德品質。他開列的王安石的十項罪名是:小官則避,重任不辭。

不修臣節,傲慢無理。

待讀請坐,要君取名。

掠美於己,斂怨於君。

自為主張,挾情壞法。

援引親黨,盤據要津。

賣弄威福,背公結黨。

排除異己,以固權寵。

拗執邪見,不通物情。

追逐財利,動搖天下。

他的結論是:“置之宰輔,天下必受其禍”——王安石必須下臺。

呂誨公開亮出反對“變法”的旗幟,諫官、御史劉摯、劉琦、錢(豈頁)、孫昌齡、張戩等蜂擁而上,群起彈劾王安石“煩擾朝政”、“聚斂民財”、“使天下無一物得其所”,並公開批判“均輸法”的推行是“吏緣為奸、揞克而深,民受其病”、“唯利是嗜,其害不勝言”……眾口一詞要求王安石滾下臺,立即停止“均輸法”的推行。

朝廷亂套了。

年輕皇上頭一次見此陣勢,驚得手足無措。

王安石被公開推至被告位置,當眾受辱。

這場風暴,同樣嚇壞了蘇軾,他惶遽地問蘇轍:“你寫給介甫的那封信呢?”

蘇轍喃喃回答:“午後交給了王雱。”

蘇軾頹然跌坐在椅子上。

章惇搖頭:“子由,你不該此時捲入這場紛爭啊。”

蘇轍更加痛苦地從懷中取出一篇印刷的文章,交給蘇軾:“哥,禍從天降,我們已經被捲入了……”

蘇軾接過文章讀出聲來:“《辨姦論》。蘇洵。這?這,這是從哪兒弄來的……”

章惇茫然。

蘇轍雙手抱頭,懵懂而語:“滿街都張貼著這篇文章,父親的名字到處可聞,我全然糊塗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