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3 / 4)

小說:汴京風騷 作者:莫再講

,然蟲蛀梁木,鼠穴棟柱,風蝕雨浸,金瓦彩漆之下,已是千瘡百孔。光十多年來,沉浸於歷代史料之中,為國家盛衰、民生休慼而花人憂天,實為此也。”

呂誨又問:“君實認為介甫是造室的‘良匠’嗎?”

司馬光首肯:“光與介甫昔日同為群牧司判官,近年又同職於翰林學士院,深知其人誠實聰敏、博學多才,抱負宏大、見識高遠。其心際之高,精氣之銳,非光之所能及。

呂誨默然良久,拱手說:“君實誠不欺友,呂誨敬謝。然介甫所信任之呂惠卿、曾布、章惇、謝景溫等,也是‘造室’之‘美材’嗎?”

司馬光沒有正面回答,苦苦一笑說:“光與公素為心交,苟有所懷,不敢不盡。”說著,把呂誨所寫的彈劾王安石奏表推向呂誨,勸解地說:“介市現有言行,未見有不善之處,光勸公姑留是事,更加籌慮,可乎?”

呂誨嘆息:“皇上新嗣大位,富於春秋,朝夕所與謀議者,介甫一人而已,苟非其人,將敗國事,此乃心腹之疾,治之唯恐不及,顧可緩耶。”

司馬光撫呂誨手背而慰之:“獻可公,此刻,光只能以八字相告:”處暗觀明,處靜觀動‘。明天誰知道又會有什麼變動呢?“

呂誨頜首。

司馬光吩咐兒子:“康兒,弄點酒菜來,讓我為你呂伯敬酒解愁吧!”

司馬康應諾,快步走出書局。

篇六 蘇軾府邸

“制置三司條例司”橫空出世 蘇軾被

摒於高層權力機構之外是一種預示

蘇轍進入高層權力機構之中也是一種

預示 梨樹下的笑聲失歡了

司馬光擔憂的“變動”,果然在五天之後發生了。最先的震動,發生在外城西岡蘇軾府邸的庭院裡,發生在一樹梨花下為陳慥送行的宴會上。

外城西岡蘇府,是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三月蘇洵第二次攜帶家眷至京都後購置的。這座庭院原是一個富商的花園,面積很大而房舍很少,蘇洵購置後,按照自己的習慣和需要加以改建,形成了京城裡一座別具特色的院落,帶有文人的懶散和雅緻。寬闊的庭院裡,栽植花竹果木,築造假山魚池。庭院四邊築舍建屋;上屋七間,為蘇洵居室和客廳;左屋七間,為蘇軾住室及廚房膳廳;右屋七間,為蘇轍住室,任媽亦居於此;下屋五間,為門房及僕役住用。因蘇洵和蘇軾的夫人王弗皆病故於此,蘇軾、蘇轍入川居喪三年回到京都之後,更戀於此地,除將上屋改作祖宗祭堂、書房、客廳外,其他一切如故。

三天前的中午時分,一個年輕女子闖進蘇府大門,彈起琵琶請見蘇軾,被老門丁攔阻於梨樹之下。也許因為精妙清雅的琴音觸動了蘇軾的心犀,不等老門丁傳稟,他就走出書房,循著音律望去,看見一個女子在梨樹下弄弦而歌。他凝目細瞧,原來是那日在御街上被季常從西夏人手裡救出的歌女。蘇軾驚異,急步迎接。那女子看見蘇軾,用力推開攔阻的老門丁,奔撲到蘇軾面前,雙膝跪地,連叩三頭,哀求進入蘇府做彈唱歌伎。蘇軾慕其才智,慨然允諾,雙手扶起,仔細打量這位重逢的女子:她烏黑的秀髮散亂著,顯露出生活的坎坷;清秀的容顏蒼白無色,顯露出人生的艱難;秀麗聰慧的眼睛淚珠遮掩,顯露出內心的憂愁;破舊衣襟上的點點淚痕,顯露著做人的酸辛;唯有懷中的琵琶鋥亮閃光,顯露著她的所愛所求。蘇軾問其姓名,答曰“琵琶”。問其身世,泣曰“父母雙亡”。蘇軾喟然而語:“琵琶啊琵琶,用你的琴音歌喉,為蘇府聊添光輝吧!”

今天,天色晴朗,春光明媚,無風無塵。庭院裡,秀竹碧翠欲滴,春花泛白映紅,假山玲瓏剔透,魚池清亮恰人。一樹梨花如雪,一團友情如火。蘇軾、蘇轍送別陳慥的宴會就在這梨樹下舉行。琵琶見到恩人陳慥,跪拜致謝。三敬佳釀,然後弄弦而歌。蘇軾的續妻王閏之新婚不久,親執玉壺斟酒。蘇轍的夫人史氏捧盤送羹。庭院裡,酒香漫溢,友情盪漾,枝戲琴音,花戀笑語。樂之極也。

陳慥擊節而和,情緒異常熾熱。一年前父親病故,他來到京都,想以“俠義好劍”、“喜論兵書”之身,自獻於新即位的年輕皇帝,以圖馳騁疆場,立功邊疆。可前日保安軍兵敗,將領楊定被殺,綏州得而復失,朝廷似乎瀰漫著一層恐戰氣氛。他奔走自薦,無人賞識。由朋友章惇引薦,他結識了王安石,並進行過幾次交談。王安石敬慕他的武藝膽略、精研兵書和獻身豪氣。他敬慕王安石見識高遠、抱負宏大和敢作敢為。特別是王安石主張變更軍旅中“將兵分離”的朝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