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1 / 4)

用公司成功地開發了凱迪拉克牌汽車,此人不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去世,要不然很可能出任通用公司總裁。這三位先生個性各不相同。馬歇爾是職業軍人,嚴肅忠誠,但不乏熱情。斯隆生就一副“領導”模樣,拘謹得體,有令人凜然不可侵犯之感。而杜瑞斯特則是一位具有德國“老海德堡人”氣質的人,溫暖而熱情。但這三個人有一項共同點:他們都能忠誠待人,令人樂於親近。他們三人待人的方式雖各有不同,但都把人際關係建立在“貢獻”的基礎上。他們能與人密切合作,凡事都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當然,他們也要面臨許多嚴峻的人事決策,但是從來沒有受到所謂人際關係的困擾。他們所做的人事決策,人人都視為理所當然。有效的人際關係,有下列四項基本要求。而著眼於貢獻,正可滿足這些條件:

� 互相溝通;

� 團隊合作;

� 自我發展;

� 培養他人。

1。互相溝通是近20多年最引人重視的一項管理課題。無論是在企業界、公共行政機構,還是在軍事機關、醫院裡,這個課題都受到極大的關切。

但是結果卻收效甚微。雖然早在20年前,我們就已知道現代組織需要溝通,也缺乏溝通,可是今天的溝通工作仍然未見有多大改進。不過,至少我們已經開始瞭解溝通何以不易收效的原因了。

原來是我們一直把溝通當成是上對下的事,是主管對下屬的事。僅靠上對下的單向關係,溝通永遠不可能成功。這是我們從實際經驗和溝通理論上得到的結論。上級對下屬越想說得嚴厲,下屬就越聽不進去。下屬要聽的是自己想聽的,而不是對方所說的。

一位在工作中以貢獻為重的管理者,通常期望其下屬也能以貢獻為重。因此,他肯定常常問他的下屬:“我們的組織和我,應該期望你有怎樣的貢獻呢?我們該期望你做些什麼?如何才能使你的知識和能力得到最大的發揮?”有了這樣的檢討,才有溝通的可能性,也才容易成功。

下屬經過思考提出他認為可以做出的貢獻之後,主管才有權利和責任對他所提出的建議是否可行做出判斷。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由下屬自己設定的目標,往往會出乎主管的意料之外。換言之,主管和下屬看問題的角度往往極不相同。下屬越是能幹,就越願意自己承擔責任,他們的所見所聞,所看到的客觀現實、機會和需要,也越與他們的主管不同。下屬的結論和主管的期望往往是明顯對立的。出現這種分歧時,主管和下屬雙方究竟誰對,通常並不值得重視,因為上下雙方已經建立了有效的溝通。

第3章 我能貢獻什麼(7)

2。強調貢獻有助於橫向的溝通,因此能夠促成團隊合作。

“誰需要我的產出,並使它產生效益?”這個問題能幫助我們看到與管理者責任範圍無關的一些人的重要性。這種認識,正是一個知識型組織的現實:在一個知識型組織中,主要有賴於知識不同和技術不同的專業人員組成的團隊,工作才能有效。各路英雄的合作,貴在自動自發,貴在能依循情勢的邏輯和任務的需要,而非僅依賴正式的組織結構。例如在一所醫院中(醫院也許是最複雜的一種現代知識型組織),所有的護士、營養師、X光醫師、藥劑師、病理醫師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專家,都必須共同合作。他們面對同一位病人,但是誰也不覺得受了誰的管理和指揮。然而,他們必須為一個共同目的而工作,而且必須符合總的行動計劃,即主治醫生的治療處方。但是從組織結構的立場來說,他們各有各的上級主管。而在醫療工作上,他們各自盡其所長,以專家的身份各盡其責。同時,對一位病人的任何特殊情況及特殊需要,每一個人都必須相互告知。否則,他們的努力很可能只會適得其反。

在一個醫院裡,如果人人都已將重視貢獻,養成了一種近乎天性的習慣,則他們的配合和協作肯定不會有困難。反之,如果沒有這種精神,則縱然有最完善的制度、有各式各樣的委員會、有會議、有通告、有命令,也仍然不可能有這樣的橫向溝通,也不可能自然形成一個以正確的任務為中心的工作團隊。今天的機構發生的組織問題,絕非傳統的觀念和理論所能解決。知識工作者必須專精於他的本行,必須對自己的能力和工作素質負責。從正式組織形態來看,他們“隸屬”於某一專業職能部門——例如醫院中的生物化學部、護理部等。從人事管理立場來看,他們的培訓、檔案、獎懲、升遷等等,也是由專業部門來管理的。但是他們在實際工作的時候,卻必須是團隊中的一位負責任的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