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只封閉式基金到2004年1月初才基本恢復到前一輪下跌前的淨值,期間經歷了24個月左右的時間;這些投資者的本金到2006年下半年才得以恢復,期間經歷了至少54個月的時間。另外,2004年4月2日至2005年6月3日,上證指數從1768�65點跌至1013�64點,下跌了42�69%。期間29只開放式基金平均下跌了20�42%,這部分基金從2005年6月3日開始到2006年2月底才基本補回前一輪下跌的損失,期間經歷了8~9個月時間。歷史告訴我們,沒有隻漲不跌的股票市場,上述統計也說明,以投機的方式參與市場的投資者,其承受的投資損失越大,恢復本金所花費的時間也越長。
。 想看書來
第四節從基民向基精進化(4)
三是要了解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是基金產品的募集者和基金的管理者,其最主要職責就是按照基金合同的約定,負責基金資產的投資運作,在風險控制的基礎上為基金投資者爭取最大的投資收益。但是基金管理公司的收入主要來自以資產規模為基礎的管理費,這就造成基金管理公司都有擴大其資產管理規模的衝動,以提高其管理費收入。基金管理公司是現代資本市場的主要支柱,是資本市場長期資金的主要組織者和供應者。它要成為資本市場的主導力量,一定要有成熟的投資理念、專業化的研究方法、良好的治理結構、標準化的產品、嚴格的內部風險控制制度、嚴格的外部監管和資訊披露制度。它作為資本市場的買方,要與證券公司相互制衡,對上市公司進行合理估值和定價,促進上市公司改善公司治理,推動產業升級,最佳化產業結構,加快技術、產品和制度創新,提高資本回報率,讓廣大投資者分享公司成長的紅利,實現投資者與資本市場的共贏。同時,它還要按照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認真履行受託人義務,根據市場投資價值的變化,搞好投資者教育,合理決定基金募集的時機和規模。廣大投資者應該充分意識到基金管理公司所宣傳的業績往往不能代表未來的收益,對那些片面宣傳、不充分揭示風險、做誤導廣告的基金管理公司保持高度的警惕。
第一節我與興業基金幸福(1)
相伴我從大學一年級就開始進行投資實踐,至今已經有7年的投資歷史。由於我的大學階段是在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度過的,畢業後在中央大型國企從事財務管理工作,所以也算得上是一個“準”專業人士。在2006年,我完成了從股海淘金到基金賺錢的轉變,投資於興業基金,並且取得了優厚的回報。就自己實際情況出發,我目前月收入在8000元左右,年收入10萬元。減去各種開支,一年下來,可以結餘6萬元。工作剛剛起步,收入並不算豐厚。但年輕就是資本,及早開始理財才能夠比別人更早地達到理想的理財目標。相對於我的經濟狀況,購房費用還是一筆天文數字。但對理財稍有心得的我,確信只要透過理財規劃、好好精打細算一番,這個目標是完全可以達到的。而銀行儲蓄微利時代已經到來,這6萬元如果利用銀行定期存款方式獲得的報酬僅僅約為1000元,買個手機都不夠,更談不上對抗年增長率為15%的房價了。自己年輕,抗風險能力較強,但仍不足以承受股市的風險。因此,透過開放式股票型基金來投資,交由專家理財,是我最佳的資金增值途徑之一。
鐵了投資基金的心之後,面對紛繁複雜、令人眼花繚亂的基金種類,一開始我很頭痛,不知道如何下手,真是萬事開頭難。但我堅信,第一,投資的最底線是不虧損,第二,我屬於穩健型投資者,我更願意追求穩定的收益。
也許我做事一向穩健,不願意冒風險,在投資時也不例外,不希望激進的投資活動使自己的生活面臨比較大的波動,不會為了追求較高收益而承擔較大風險,時刻避免投資出現意外而給個人生活帶來比較大的影響。這個原因決定了我穩健的投資風格。理論上,穩健型投資者可多投資一些業績比較優秀、穩定性比較高的混合配置型基金,然後選擇在股票型基金上投入一些,但是比例不要過大,以此可以提高未來的收入預期;當然,也可以選擇一隻比較穩定的貨幣型基金或者債券型基金,以提高資金流動性。
在我的觀點裡,整個興業基金組合,是一個五星級的基金組合,屬於混合配置型基金,以資產配置為核心,根據經濟週期所處不同階段,在股票、債券和現金等各類資產之間進行靈活配置,牛市時積極配置股票類資產,熊市時主要持有債券等防禦類資產,具有穩健投資、攻守兼備的特點。但如果債券市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