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什麼?”
看著朱元璋擺明了耍無賴的樣子,宋隱搖了搖頭,“這麼說,皇上是打算按照藩王制度行事了,對嗎?”
朱元璋無奈地點頭,“自然如此,現在就等著你拿出解決方案了。”
宋隱一擺手,“小事一樁。”
“兩位藩王打下的地盤再小,也是他們的地盤。”
“解決辦法相當簡單,他們原先的封地自然歸屬大明,日後仍然歸藩王管理。”
“至於藩王們在大明境外建立的國家,只要他們王國的版圖沒有大過大明,那麼就是大明的附屬國。”
“也就是說,藩王們在自己的國土上可以稱王,自稱皇帝都行,但是踏進大明,他們仍然是藩王身份。”
“而附屬國,那當然每年需要向大明進貢,至於進貢的規矩,禮部都有詳細章程,照做便是。”
朱元璋和朱標都愣住了,想不到,解決辦法竟然如此簡單。
但不得不說,這個辦法確實不錯。
如此一來,既成就了藩王的野心,又保證了大明實力不變。
但是朱元璋很快又發現一個問題。
“那麼,假如他們的版圖超過大明,那時難不成大明要給他們當附屬國嗎?”
朱元璋對這個問題很謹慎。
他必須確保萬無一失!
雖然想想,在大明四周全都是自己兒子的王國,看起來也挺拉風,也挺有安全感。
但素來疑心極重的朱元璋,自然會著重考慮不好的可能性。
畢竟任何國家,哪怕是合作關係,也隨時可能變成敵對。
以朱元璋的性格,若是不能合作,後果只有一個。
那就是打,打到服氣為止!
宋隱自然也看出朱元璋的顧慮,當即進一步解釋,“皇上應該對大明的發展有信心才對,況且海外的那些國家,沒有幾個能比大明強大。”
“藩王們擁有自己的王國,也是需要時間去發展壯大的,而且他們發展的時候,咱們大明更不會停滯不前。”
“大明只要持續發展,在位的皇上和文武百官不是昏庸之輩,就絕對不會出現附屬國比大明還要強大的情況。”
“等到附屬國強大起來時,那就跟大明保持盟國關係,甚至是親友關係,畢竟都是朱家子孫,哪有那麼多矛盾起衝突?”
“這總比大明四周,盤踞著虎視眈眈的其他國家安全吧!”
“藩王們再如何發展壯大,都是老朱家的江山,有什麼好擔心的。”
朱元璋聽的沉默起來。
說來說去,宋隱的意思是勸朱元璋要信任自己的兒子。
再說,若是藩王制度不改革,有野心的藩王照樣會覬覦皇位。
而,朱元璋更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
“父皇,宋師說得在理,請父皇三思,既然有了藩王制度,理應執行。”
朱標和朱元璋不一樣,他十分信任自己的弟弟們,甚至還有些寵愛。
自然看問題的角度跟宋隱一樣。
他也很樂意看到自己的弟弟們在外發展起來。
朱元璋無奈地嘆了口氣,“行吧,那就這樣,咱準了。”
“但是宋隱,你覺得他們作為附屬國給大明進貢,他們能樂意嗎?”
“咱的那些兒子,一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恐怕他們不會輕易答應。”
雖說藩王成為附屬國的皇帝,但在大明還是臣子,這跟他們當藩王時就沒什麼區別。
朱元璋也正是被這點打動,才最終答應下來。
對此,宋隱卻是絲毫就沒擔心過。
“皇上,其實不用擔心,建立一個王國並不容易。”
“這些藩王身邊雖然都有謀士軍師,但是這些人能力並不大,跟廢物沒什麼區別。”
“大明都需要二十多年,才發展壯大到現今的地步,藩王們要發展起來,需要更長的時間。”
“而且他們還離不開大明的支援,不然他們根本談不上發展。”
“所以皇上的擔心是多慮了,皇上只需要答應按照藩王制度來就行,剩下的交給臣。”
宋隱話都說到這個份上,朱元璋沒有不同意的道理。
“行,就按你說得辦。”
“無論如何,整個天下都是老朱家的天下,這也不錯。”
朱元璋終於接受這個事實。
“召寧王、燕王回京,接受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