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事情真相,百姓一個比一個憤怒。
“特孃的!我還納悶,好好的工程怎麼說停工就停工了,害我幾個月一分銀子都沒賺到。”
“原來是這些儒生使壞!”
“簡直可惡,我還指望多幹幾個月,攢點銀子換一套小區房。”
“報紙上說得太對了!這些儒生張口閉口各種大道理,卻什麼事都不幹。”
“不行,不能讓他們繼續鬧下去,把他們轟出去。”
報紙上的資訊如同導火索一般,瞬間點燃了百姓胸中的怒火,一個個百姓無比憤怒。
許多人幾個月沒領到一文錢。
開始他們還以為是朝廷有別的計劃,所以把工程停了,敢怒不敢言。
現在才明白,原來是儒生鬧事才斷了他們財路。
那些儒生罵宋隱的話,更是讓百姓咬牙切齒。
“這幫狗日的儒生去死吧!”
“咱們不歡迎儒生。”
“狗日的儒生,竟敢罵宋大人,如果沒有宋大人,我們早就餓死了。”
百姓們越看越氣,很快就自發組織起來,去驅趕儒生。
只要看到鬧事的儒生,二話不說,先胖揍一頓。
然後將儒生的宣傳書本燒燬,並將他們驅逐青州府。
不知青州府,其他州府也是如此。
很快,各州府的儒生就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被打的儒生也很快分成兩大陣營。
一些醒悟過來的儒生迷途知返,退出儒家。
另外一些頑固派儒生則被百姓驅逐出去。
不到半個月,各州府儒生數量銳減了一大半。
許多儒生紛紛棄暗投明,加入百姓隊伍。
各州府都呈現出百姓們佔據主導優勢的局面。
儒生動了百姓們的利益,他們自然毫不留情地痛扁這些儒生。
報紙上的資訊簡單明瞭,一目瞭然。
就連文化不高的百姓看了,都立刻明白了自己沒工作,沒銀子賺,全都是儒生搗亂所致。
僅僅這點,就能煽動起百姓心中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