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高樂是堅強的主戰派,主張同德寇鬥爭到底,並認為在必要的情況下可放棄本土,退守北非。現在,他決定在英國建立抗戰的基地。
戴高樂飛抵倫敦,開始組建法國的抵抗運動。針對貝當政府的停戰求和,6月18日夜,戴高樂又發表了《告法國人民書》,號召法國人民要為民族獨立而繼續與德軍作戰。他莊嚴宣佈:“法國的事業沒有失敗……法國抵抗的火焰不能熄滅。”接著,他又說:“法國只敗了一仗,並未輸掉整個戰爭。我要求全體法蘭西人,不論他在何地,以行動、犧牲和希望的精神團結在我的周圍!法蘭西萬歲……”
在倫敦,他設立了法國抵抗運動中心,打出了法國國旗,在7月14日檢閱他的第一支隊伍,宣佈“自由法國”投入戰鬥,以“洛林十字”作為它的標誌。到7月末,他的部隊發展到7000人。
戴高樂為長遠計,決定在非洲建立自己的真正的基地。他派出代表團,深入法屬西非和赤道非洲,成功地使這些地區加入了“自由法國”。9月,法屬大洋洲和印度支那宣佈支援戴高樂。10月,戴高樂在布拉柴維爾成立了“保衛帝國委員會”。到1940年底,他已經控制了約1200萬人口的地區。
1941年9月24日,戴高樂為了進一步加強反法西斯的戰鬥力,正式成立了民族委員會,領導“自由法國”。隨即得到英、蘇等國的承認,“自由法國”的影響進一步擴大。
戴高樂在發展“自由法國”的同時,注重同國內的各抵抗組織建立聯絡,表示全力支援國內的抵抗運動。這樣,國內抵抗運動也就成為戴高樂“自由法國”的強大支柱。
隨著抵抗運動的壯大,戴高樂於1942年7月13日將“自由法國”改名為“戰鬥法國”。
8。赫斯瘋了?(1)
德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西線發動進攻十天後,欣喜若狂的希特勒一邊指揮戰爭以求徹底征服西歐大陸,一邊草擬和約以向英國發起和平攻勢。
在希特勒看來,由於法國的屈服,英國肯定會急於求和。“英國在把殖民地歸還德國以後,隨時都可以單獨媾和。”希特勒是這樣對約德爾將軍說的。
1940年5月24日,德國A集團軍群司令部戒備森嚴。希特勒與集團軍群總司令倫德斯泰特上將有過一段密談。
希特勒說:“將軍,我對英國是欽佩的!英國作為日不落帝國,確實有其存在的必要。但是,英國必須讓我在歐洲大陸有行動的絕對自由!”
此話既出,倫德斯泰特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是往日氣勢逼人的元首說的話嗎?!英國人會忍辱媾和嗎?!
希特勒似乎看出了倫德斯泰特的疑慮,繼續說道:“我的要求並不高,只要英國把以前的德國殖民地歸還德國,對我在歐洲大陸的行動自由不加干涉,我們兩國即可相安無事。我們有什麼必要非得與英國打仗呢?我找不到這種必要。英國一定會同意媾和的。”
倫德斯泰特聽到這裡,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是的,我的元首!不過,這條件似乎太寬大了,豈不是太便宜英國佬啦?”
此後,希特勒透過瑞典國王、美國孤立主義議員和羅馬教皇頻頻釋放和談氣球。不僅如此,希特勒還對敦刻爾克包圍圈中的英軍網開一面,使被圍英軍得以逃回國內,為英國政府保留了面子。英國首相丘吉爾對這些和平試探頗感為難,同時深信希特勒是在試圖盡力利用英國,因而採取不予理睬的政策。
丘吉爾在給瑞典國王的措辭強硬的覆信中指出:“甚至在對於這種要求或建議作任何考慮以前,德國就必須用事實而不是空話作出確實的保證。它必須保證恢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挪威、丹麥、荷蘭、比利時,特別是法國的自由和獨立生活。”
6月下旬和7月初,希特勒都在等待從倫敦發來的英國政府表示認輸並準備簽署和約的訊息,因為元首“不能想像英國還有什麼人真相信能獲得勝利”。
在沒有得到英國應有的反應之後,德國最高統帥部終於在7月2日發出第一道旨在繼續對英國作戰但又留有相當餘地的指令:
“元首兼最高統帥已經決定:如果能取得空中優勢並具備其他一些必要條件的話,登陸英國是可能的。開始登陸的日期尚未決定。一切準備工作必須立即開始。
“一切準備工作都必須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入侵仍然僅僅是一個計劃,還沒有作出什麼決定。”
希特勒7月7日在柏林接見來訪的義大利外交大臣齊亞諾。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