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怕,不是樹立傀儡,我們大夏軍不會留一兵一卒在南京,大權全部由你掌管,就算我們前腳走,你後腳派兵追擊也行,只要你有這個膽子。”
聽到這話,冒闢僵才吃了定心丸,他知道這樣重大的人生際遇一生中很難遇到幾次,錯過就再也不會重來了,當下堅定的點了點頭:“好,我答應。”
阿奴的策略是對的,因為江浙的兵確實在向南京逼近,就連京城裡面也漸漸有了反抗力量,起初被打懵的明軍悄悄組織起來,三個一群,五個一夥截殺落單的蒙古兵,城外更是有著成建制的部隊,依靠熟悉的地形殺傷出城搶劫的蒙古人,他們神出鬼沒,槍法如神,聽說是老南廠的一幫人拉起的隊伍,端的不可小覷。
但這些都和阿奴無關了,西夏軍已經開始有步驟地撤離南京,他們帶走了滿滿上千車的金銀財寶,古玩字畫,還有千餘名皇族和官員,皇族子孫,在前朝的時候曾經遍佈天下,多達幾十萬人,但是在後來的戰亂和政治鬥爭中,有相當一部分被殺或者被貶為庶民,從幾十萬人銳減到幾萬人,後來寧王造反,又株連了一部分人,再後來就是朱由校大殺宗室,尋了各種各樣的由頭把宗室中的青年才俊殺戮一空,留下的不是等死的老人就是婦孺了。
京城中流傳著這樣一條訊息,說是朱由校已經被俘虜,西夏人準備把他帶到遙遠的西域去關押,這樣的情形讓人們想到了宋朝時候的靖康之恥,但是除了悲憤他們又能如何呢,軍隊都打散了,遍地都是草頭王,誰也不聽誰的,所有朝廷機構都垮了,官員被擄走,京城完全陷入無政府狀態,別說追擊韃子了,自己人不打自己人就是好事了。
正在群龍無首之際,冒闢僵毅然站了出來,挽狂瀾於既倒,收編了一支京營禁軍,蒐羅了一些讀書人擔任六部官員,推舉老福王的遺腹子——一個不滿月的娃娃為皇帝,改元弘光,在南京建立了新的朝廷。
同一天,天啟流亡政權在上海建立,大明朝呈現天有二日的局面,地方官府真偽莫辨,不知道到底該忠於哪一方,外敵尚且未退走,內戰就一觸即發了。
第七十四章 長煙落日紅衫來
江淮平原上,一支龐大而奇怪的車隊正在行進,這支車隊中有蒙古人的矮馬,有中原的騾子和毛驢,有金碧輝煌的皇家御車,有簡陋到了極點的鄉下兩輪騾車,成員更是千奇百怪,除了彪悍的蒙古兵以外,還有大批中原衣裝的男女老幼,跟著車子悽苦的行軍,稍有遲緩就被鞭子狠抽。
這是滿載而歸的西夏大軍,這次打草谷可是打得缽滿盆滿,不光把南京城的金銀財寶全搶走了,還順便綁架了好多肉票,別小看這些蓬頭垢面的旅人,哪個不是皇室貴胄,達官貴人啊。
上千過慣了錦衣玉食生活的男女老幼隨著大軍步行,勢必影響行軍速度,有將軍建議把這些累贅就地活埋了,以便提高速度,儘快返回西夏,但是當場被阿奴否決,這些累贅的用場大著呢,無論是興辦傀儡政權,還是索要贖金,都有大用,中原漢人講究仁孝,父母妻兒在別人手裡,無論如何,不管付出多大代價都會要回去的,不然會被世人詬病,阿奴把握漢人的心理絕對有一套,要不然噶爾丹陛下也不會放心讓她獨自領兵偷襲南京。
行軍速度緩慢並不可怕,別看現在處於明朝的腹地,不過明朝政權已經垮了,短期內難以形成對地方政府的有效統治,再說明朝軍隊一共就那些,還都集中在京師和邊境,這些軍事情報都記載在兵部的檔案裡,全被阿奴看過了,所以才不慌不忙。
明軍能戰者首推紅衫軍,但是由於劉子光的流亡,這支軍隊已經名存實亡,剩下的袁崇煥西軍已經土崩瓦解,只剩下幾萬人困守潼關,袁承志新掌河北軍,要面對北蒙古察哈爾部和關外的滿清餘孽,也騰不出手來,至於河南山東湖廣等地,年年徵兵拉夫,青壯已經不多了,地方州縣能拼湊出四五百拿著紅纓槍的壯丁就算很不錯了,可是剿匪還湊合,和西夏大軍對抗那是螳臂當車,所以西夏大軍完全不必驚慌,只需按照原路返回即可,沿途州縣的守備民壯根本不敢阻擊,西夏軍不去討伐他們就謝天謝地了,只能眼巴巴望著大軍過境,垂淚不已,也難怪,這種皇室集體被俘的屈辱只有宋朝時期的靖康之恥可以相提並論了,漢人的奇恥大辱啊。
不過朱明皇室的待遇要比趙宋皇室強一些,至少皇后不會被蒙古兵肆意凌辱,這和阿奴本身就是西夏皇后分不開關係,這位奇女子早先並不是噶爾丹的妻子,而是他的嫂嫂,葛爾丹的兄長被人暗害以後,葛爾丹毅然放棄了活佛的位子從吐蕃返回部落為哥哥報仇,重掌準噶爾大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