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什麼,皇上卻不依不饒的繼續提這檔子事,說皇后已經有喜了,很有可能是個皇子,讓劉子光抓緊生個女兒出來好結成兒女親家,劉子光心說我連洞房還沒來得及呢就被你拉來了,哪兒有工夫幫你生兒媳婦去,就是將來真有個女兒也不會讓她嫁入帝王家的,這話自然不能當面說出來,所以劉子光趕緊岔開話題,問朱由校招自己前來有什麼要事。
談到正事,朱由校神采飛揚的臉立刻變成了苦瓜,最近發生的事情實在讓人頭疼,好端端的一個秋闈幾乎演變成了暴亂,因為上榜的全部都是江南的舉子,北方的考生無一例外的名落孫山,心懷不滿,懷疑舞弊的北方考生們憤怒的撕碎了榜單,雲集在貢院門上討要說法,考生們的膽量來自於與出身北方的官員們暗地裡的支援,表面上這是一場針對科考舞弊的抗議行動,實際上是南下官員和江南本土官員之間的鬥爭。
臨來之前,劉子光已經和彭靜蓉研究過了這個問題,現在應對起來自然是遊刃有餘,其實這樣的事情早有先例,遠在洪武年間就有過。
洪武三十年的這次會考本來進行得很順利,但是發榜的這一天卻發生了騷亂。騷亂的原因是這次上榜的所有舉子都是南方人,居然連一個北方人都沒有,這在歷次的考試中是非常少見的。在當時明王朝的首都南京城裡,落選的北方舉子們成群結隊地湧向負責科舉考試的吏部衙門,要求吏部的官員對考試的結果作出解釋。他們認為這次的主考官也是南方人,所以在考試成績上弄虛作假,故意偏袒南方舉子。
這一下南京城裡頓時亂成一團,南方人和北方人即使是素不相識,見了面好像也變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城裡時常出現因此打架鬥毆的情況。負責維護京城治安的軍隊迅速開進城裡,想方設法平息這場騷亂。可是他們可以用武力制止暴力行為,卻不能改變南北方人之間的對立情緒,反而還加劇了這種情緒。這件事很快傳到了皇帝朱元璋的耳朵裡。他馬上派人前去安撫那些鬧事的北方舉子,向他們保證說皇帝正在調查此事,一定會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覆,情緒激動的舉子們這才慢慢散去了。然後,朱元璋就找來這次考試的主考官劉三吾瞭解情況。
劉三吾並沒有在試卷上做什麼手腳,舉子們的考試成績都是真實的,南方的舉子確實考得都比北方舉子好。朱元璋也知道劉三吾一向剛正,不是會因私枉法的人,他相信劉三吾對考生成績的判斷,但是為了平息北方舉子的憤怒情緒,朱元璋要求劉三吾從北方的舉子中挑選幾個來一併上榜。
不料劉三吾這次真是倔過了頭,這個老夫子認為自己的評判是公正無私的,毫無錯處,所以他拒絕更改考試成績,使成績本來較差的北方舉子上榜。朱元璋聽了大發雷霆,認為劉三吾實在不通時務,氣得把劉三吾趕了出去。他還把其他的幾位考官都撤了職。北方舉子聽說了這個訊息都大聲歡唿,要求皇帝為他們主持公道。
不久之後,朱元璋再次派其他官員去重新審定這次考試的成績。可是當他聽取複審報告時,卻發現真有幾個不怕死的大臣,這些正直的學究們卻仍然堅持北方舉子的考卷確實不如南方舉子的。他們最後的結論竟然和原來的主考官劉三吾的結論一模一樣。這下朱元璋勃然大怒,他指責官員們互相包庇,有意矇蔽自己,一氣之下把這些官員都革職下獄,嚴加拷問。結果這件事情越做越過火了。這些無辜的官員最後定罪時竟然與十幾年前發生的胡惟庸結黨營私、秘密謀反案聯絡在一起,全部被處以死刑。
後來,朱元璋親自主持,重新舉辦了一次考試。這次的考試結果與前一次截然相反,入選的六十一名舉子全部都是北方人,一個出身南方的都沒有。看來朱元璋為了平息北方人的不平情緒,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從此以後,為了避免這樣的事件再次發生,朱元璋立下規矩,此後的科舉考試,南北分卷考試,按南方百分之六十、北方百分之四十的標準取士,以求透過這種方法來命名南北方人士的官員數目大致相同。因此,此後的科舉考試便不單以成績取士了,而是加入了地區的因素,並且形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制度。
但是這種制度並沒有太長的時間,隨著滿清入侵的戰爭和朝廷南遷,誰還有精力去搞什麼南北榜,再說北方土地大多淪喪敵手,前來應考的舉子本身就少,何苦再開兩個卷子呢,而且今年的會試不同於往年,乃是一次特殊召開的恩科,皇上大婚親政,開恩科取士,再加上北伐山東的戰役大獲成功,滿清暫時偃旗息鼓,上表請和,對偷偷從北方南下考試的舉子們也是睜一支眼閉一支眼,導致這次考試中來自北方的考生人數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