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笑笑的喝空了不少酒罈子,那些奴隸出身的嫡系們喝的更多,彭廠主死不死的他們才不管呢,重要的是自家大帥終於成親了,大帥這人太厚道了,等到弟兄們一個個都成家了自己才最後一個結婚,大家自從跟了劉子光從鐵廠起兵以來,雖歷經血站,傷亡無算,但活下來的每個人都得到了豐厚的回報,老婆娶了,田地置了,銀子更是滿滿當當揣滿了荷包,而且他們的社會地位也變得很高,從往日裡仰人鼻息,做牛做馬的戰俘奴隸變成了高人一等的大內侍衛,南廠番子,紅衫團軍官等。
而那些在歷次戰役中死傷了的同袍,也得到了妥善的處理,陣亡的遺體被安葬在濟南大明湖畔的烈士陵園,每逢節日都有專人祭掃,傷者被安排在劉子光的各種產業裡做工,每個月除了薪水之外還能領到豐厚的撫卹金,就連那些瞎眼斷腿的兄弟也都娶了老婆,動作快的已經要當爹了。
直到這個時候,敬愛的劉大帥才想到自己的終身大事,這如何不讓弟兄們感動,成群計程車兵湧到劉子光跟前端著大海碗敬他,劉子光放開酒量和弟兄們來了個一醉方休,結果和在鐵廠婚宴上一樣,凡是和對飲的人無一例外的躺到了桌子底下,陪弟兄們喝好吃好之後,劉子光這才返回城內的伯爵府。
伯爵府門外熱鬧非凡,拴馬樁上套滿了韁繩,數十匹駿馬停在門口,豪華馬車一直停到巷口頭,其間也夾雜了不少三品以上官員才有資格乘坐的綠呢大轎,幸虧伯爵府的前身是寬敞的東廠提督府,門前的空地足夠大,要不然肯定要堵塞的不成體統,就這樣車位還是非常緊張,不少馬匹只能拴在樹上,上百人站在路上或者互相攀談,或者蹲著抽菸,看他們的服色應該是各個府第的馬伕轎伕之類下人,不用說,定然是京中方方面面的人物來給伯爺送禮了。
南廠提督、領侍衛內大臣劉伯爺的新婚是這段時間京城議論最多的一件事,對於伯爺不聲不響趕回鐵廠完婚,京城各界人士議論紛紛,都說鎮武伯是不想大操大辦、奢侈浪費才特意不在京城辦事的,可是結婚這樣的人生大事不讓大家有所表示是不可能了,所以那些覺得能和鎮武伯搭上關係的達官貴人紛紛前來劉府送禮,而且每天都來,非要等到劉子光回京,親自收下禮物才作罷。
插著提督旗的馬車一出現,圍在府門外的人群立刻喧鬧起來,爭相湧向門房處,等鎮武伯進府之後,人群已經圍成了大疙瘩,一封封名刺夾著銀票直往門衛手裡塞,無非是想搶先進府,親自向伯爺送上新婚的祝福和豐厚的賀禮。
劉子光當然沒有閒空搭理這些人,他只是派了管家去門房處收禮,所有送來的禮物全部笑納,並且登記造冊,等待日後還禮。他還有其他正事要辦,明天早朝首先要向皇上交旨,並且對此次巡行江南的事宜進行述職,其後還要參與對新的考試模式的討論。
改革八股取士制度是對整個士大夫階層的挑戰,如果不是這次風波的話,劉子光也不會提出這個方案,八股取士這種呆板的選拔文官的制度已經不適合帝國的發展趨勢了,只懂四書五經的官員不可能管理好越來越繁雜的國計民生,進出口貿易、越來越發達的製造業和運輸業,沒有頭腦靈活、擅長學習的官員是無法健康的引導這個國家向著更強大更文明的方向邁進的。
毫無疑問的是,所有先進的思想必將受到保守勢力的打擊,對於明天朝堂上的爭論劉子光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他寫了兩封信讓侍衛送出去,分別是給工部尚書宋應星和戶部尚書胡雪齋的,這兩位都算是劉胡聯盟中的重量級角色,明天的朝堂之爭必須要得到他們的支援才有成功地希望。其他的禮部吏部兵部刑部都是劉子光插不進腳的衙門,況且不管是錢謙益還是袁崇煥都是進士出身,用膝蓋想都知道他們一定會反對這種新的制度,劉子光不得不早作準備,要論辯才他可不是那些人的對手,所有隻能在最終的決策者………皇帝身上做文章,幸虧今上是個頭腦靈活喜歡科學地少年,並沒有受過程朱理學的毒害,今天的一番話已經打動了他,再加上明天工部戶部兩位尚書的附和,這?碌氖に愕痺謁某梢隕稀次日一早,天才矇矇亮,劉子光就穿戴好朝服,坐上綠呢大轎上朝去了,冬天的凌晨格外寒冷,八個轎伕嘴裡哈出的白色蒸汽迅速消失在冰冷的空氣中,寂寥的晨星下是下夜值的五城兵馬司官兵在整齊的邁著步子,大街上空蕩蕩的,只有一架架綠呢大轎在向紫禁城方向快速的行進著,這都是趕著去上朝的官員們,劉子光是南廠提督,領侍衛內大臣,屬於不用上朝的內臣,所以這是他第一次上朝,心裡還是有些忐忑的,看到鎮武伯的旗號,其他上朝的大臣都很有禮貌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