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3 / 4)

小說:鐵器時代 作者:上訪不如上網

四個人了,而是他們後面跟了十幾個隨從抬著轎子,兩乘小轎子沒有坐人,裝的全是大米白麵和豆油,豬肉,淮鹽,幾瓶子醬油醋,兩匹細布,住在小漁村買這些東西還是很麻煩的,只有等貨郎走村串鎮路過的時候才能零沽幾個銅板的,整匹的布更是想都不敢想,只能縫縫補補穿舊衣服。一般人家也很難吃到葷油和肉,這些都是劉子光從船上拿的,還有幾盒子上好的胭脂水粉桂花油,都是彭家姐妹自用的上品。一般的小城市根本買不來這麼好的化妝品,特地拿來給曾橙用的。既然她們不收銀子,那就儘量送些實用的生活常用品。劉子光和兩姐妹都是這樣想的。

一行人走到距離曾家母女的住所還有一里路的地方,隔著小山坡就看一縷輕煙冉冉升起,船長高興得說,曾家娘子已經開始為我們煮飯了呢。可是當眾人越過山坡,卻只看見被燒塌的茅草屋和坐在地上哭泣的母女倆。

原來那不是炊煙,而是母女唯一的安身之所被焚燒後的餘煙。

第四章 三角翼

劉子光一行人急忙奔過去詢問,原來等他們離開後不久,就有幾個騎馬的蒙面的人跑來往茅草屋上丟了幾個火把,怕雨後的草房不容易點火,還特地澆了一桶油,湖邊停著的小船也被鑿沉了,母女倆拼命阻攔,可是不是幾個壯漢的對手,等蒙面人揚長而去,再拿衣服去湖邊兜水來澆大火,根本一點用處都沒有,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棲身之所被付之一炬。鄰居們都出去幹活了,等到大家看到火光趕來,已經晚了。

肯定是馬家的惡奴乾的,大家義憤填膺,可是現在放火者已經跑了,即使抓到千刀萬剮也於事無補了,當務之急是安頓好母女倆。劉子光拿出二百兩銀子塞給曾橙,走投無路的母女推辭了半天最終還是收下了,天色已晚,眾人也沒有心情留下吃飯了,把米糧等物分給了附近的漁家,安慰了曾橙母女幾句就告辭了。曾家母女只能暫時到鄰居家的小船上宿一夜,等次日再做打算。

劉子光他們悻悻的離開,如果不是趕往京城的時間固定,他們幾個還真想跑到淮陰縣找馬家討一個公道,當然在劉子光的字典裡,公道的意思就是也放一把火把馬家燒成白地,那才算扯平。

等我回來的時候再去淮陰縣上你們馬家串門去,劉子光惡狠狠的想。這個世界上不平的事情太多了,只要我看見的,力所能及的,就一定要討一個公道。

眾人回船,草草吃了晚飯就歇下了,一夜無語。

次日早早生火開船,加足了煤的明輪船一口氣開過了繁華的揚州,也不做停留,直接順著長江逆流西上,去往京師,眾人站在船邊觀看著浩瀚的長江,心潮起伏,當年清軍入關,勢如破竹,一直打到長江天塹,才被南方各省勤王救駕的軍隊攔住,趁不習水性的韃子軍隊半渡而擊之,大敗清軍,而後乘勝北伐,收復蘇北不少失地,終因內部派系鬥爭,宮廷內亂,北伐到了山東就停滯住了,雙方你來我往,反反覆覆,中原一帶戰亂頻繁,民不聊生,鐵廠就是在那個混亂的時候發家的,靠著老廠主的智謀和一幫彪悍的兄弟在亂世中成為一方豪強。

輪船順著長江一直開,準備從水西門進入南京。

走到南京北郊的江面附近,船長招呼劉子光出來看風景,長江南岸的直瀆山上,兀立著一座著名的燕子磯。磯石北面,東北和西北三面懸絕於江,只有南面於江岸陸地毗連。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臨空,遠望若燕子展翅欲飛而得名。直瀆山高二十丈,南連江岸,另三面均被江水圍繞,地勢十分險要,燕子磯總扼大江,地勢險要,磯下驚濤拍石,洶湧澎湃,是重要的長江渡口和軍事重地。被世人稱為萬里長江第一磯。

雄踞于山上的燕子磯是觀賞江景的最佳去處。登臨磯頭,看滾滾長江,浩浩蕩蕩,一瀉千里,蔚為壯觀,江面波光粼粼,江帆點點。船長在一旁故作風雅的給劉子光講解,當年太祖皇帝定都南京後,曾微服到燕子磯一遊,並留詩一首:“燕子磯兮一秤砣,長虹作杆又如何?天邊彎月是掛鉤,稱我江山有幾多。”長虹作杆,彎月當鉤,燕子磯為砣,欲秤天下,氣魄不凡,不愧是我朝開國皇帝。以後各路文人墨客都喜歡到燕子磯吟詩作對。也算南京一個名士最喜歡駐足的所在了。

劉子光點點頭,眼角看見彭家姐妹也出艙觀景了,搜腸刮肚的想回憶起一首吟誦長江的詩詞,蘇東坡的《赤壁懷古》恐怕已經出世了,一時間還真想不出其他名句了,真是可惜了這景緻。

不過眼睛銳利的劉子光很快就發現了有意思的事情,他指著燕子磯上面問船長:“名士們吟詩還要揹著大風箏嗎?”眾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