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部分(1 / 4)

小說:鐵器時代 作者:上訪不如上網

就在明軍攻克天津之後,京城八旗權貴們就開始了地下聯絡,爭取和明軍和談,賠款也好,割地也好,只要能保障他們的奢侈生活就行,大玉兒祖孫是一定要幹掉的,大清不能沒有皇帝,新皇帝必須是血統純正的愛新覺羅子孫才行,想來想去大家都不約而同想到了富綬,豪格的長子,又是堂堂親王,由他繼任再合適不過了。

富綬是大家選出來的皇位繼承人,這次他一點也沒有推辭,二話沒說就答應了大夥,因為他知道,機會只有一次,轉瞬即逝,如果抓不到這次機會,豪格的子孫就徹底遠離皇位,再也靠近不了權力中樞了。

富綬代表大清前去明軍大營會晤劉子光,他眼中隱藏的那種對權力的渴望被李巖一眼看出來,本來劉子光和李巖就已經在琢磨拉攏滿清內部權貴反水的事情了,這個人選最好是個識時務的人,不能太有本事,也不能太廢物,爵位不能低,親王最好,富綬簡直就是老天送下來的人選啊。

雙方各懷鬼胎,一點就透,很快就達成了意向,共同對付大玉兒祖孫,但是隻是意向而已,並沒有形成任何文字上的東西,劉子光知道,富綬還在等待,等待局勢的進一步明朗,他和劉子光不同,從小長在富貴家庭,沒有親自上陣殺敵過,他不喜歡冒險,也不會主動犯險,劉子光就不一樣了,他的富貴全是冒險得來的,他的人生信條就是富貴險中求,他做了調查,富綬掌握的力量雖然不足以掀翻大玉兒和康熙的統治,但是也不容小覷,這時候要做的就是給他施壓,逼他造反。

劉子光這樣對富綬說,雖然大明很想拿下北京,但是作為統兵大將,他並不想把敵人全打光,當然他也沒有實力把滿清連根拔起,最好的結局就是滿情換個皇帝,賠款割地稱臣,互相能接受就好,用不著趕盡殺絕,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他劉子光還是明白的。

富綬要做的就是發動政變,斷絕和山東洪承疇軍的聯絡,劉子光保證他登上皇位,明軍不再對北京施壓,雙方簽訂城下之盟,一切皆大歡喜。

計劃本來已經在進行中了,但是洪承疇突然進軍南京,打亂了步驟,劉子光只得冒險行事,直接空降紫禁城實施斬首行動,只要控制了大玉兒和康熙,富綬就能得手,建立起臨時政權和明軍和談,北京戰事自然可以告一段落。

可是這只是設想,具體實施中往往會不遂人願,康熙晚上居然不在皇宮就寢,明軍只抓到了大玉兒,外面的局勢被康熙鐵腕掌控,發動了一波又一波的進攻,甚至不顧先皇妃嬪們的死活,只求消滅明軍重奪紫禁城。他將非嫡系的下五旗部隊作為炮灰一波一波的往上派,這更激起了權貴們的不滿,認為康熙這是藉機剪除異己,不過大敵當前他們也不好說什麼,只在暗地裡恨得牙根癢癢。

富綬也被明天的從天而降打懵了,他知道明軍厲害,但是沒料到竟然厲害到這個地步,現在最明智的選擇就是靜觀其變,大玉兒死了最好,那從此康熙一個人就孤掌難鳴了,如果劉子光也死了就更好了,他富綬就可以漁翁得利,收拾殘兵打退明軍,榮登大寶,建立不世功勳。

富綬的小九九劉子光很清楚,這也是他放回大玉兒的原因,你富綬不是坐山觀虎鬥麼。好,那就施加點壓力給你,把大玉兒放回去,看你的計劃如何實施,這是劉子光在用無聲的語言告訴富綬,要造反趁早,不然就沒機會了!

確實如此,不管是大玉兒殲滅了劉子光,還是劉子光的明軍裡應外合攻佔了北京,那都沒有他富綬什麼事了,現在好歹他還是九門提督,他弟弟猛獾還是正藍旗的都統,兄弟倆手上都有兵權,再加上其他權貴的勢力,還是很可觀的。

康熙到底只是個孩子,胡亂用兵死傷了很多人,軍中將士多有不滿,富綬敏銳的察覺到這一點,認為現在就是政變最好的時機,時機就在眼前,稍有猶豫就會重蹈阿瑪豪格的覆轍!

幹!富綬毅然下定決心,命令部下右臂纏上白布條,圍攻上三旗軍隊,藉口是上三旗的兵馬挾持了皇帝,其實暗地裡囑咐手下親信,在亂軍中殺了康熙和太皇太后便是,富綬的手下有一批死士,是當年豪格留下的種子,如今正好派上用場。

別看大清國表面上鐵板一塊,其實暗地裡各個旗之間矛盾可不少,今天死了這麼多人,每個人的氣都不順,下五旗的人恨上三旗的人拿他們當盾牌,上三旗的人恨下五旗的人出工不出力,只要有人點起火,這個亂子就大了,整個北京城陷入兵災之中,到處是殺戮和劫掠,而九五之尊的康熙也陷入了危急之中,堂堂皇帝居然被自己的軍隊圍攻了。

第四十四章 北京初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