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光也不想吃相太難看,畢竟京畿河北一帶有大量的滿族人,全部屠殺掉不符合他的作風,要和諧,要民族融合才是劉子光的宗旨。
大局已定,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劉子光命李巖帶領飛艇部隊星夜趕往南京救急,自己留在北京處理善後。
富綬的顯親王府現在已經成了京城的核心,門前車馬稠密,對大玉兒祖孫不滿的王公大臣們都匯聚在這裡商討對策,明軍就停在外城不是個事啊,大家不禁有些後悔,把豺狼趕走了,結果迎進來老虎,豺狼好歹吃人還吐骨頭,這頭老虎可是吃人連骨頭渣都不吐的。
富綬坐在首席,臉上平靜如水,聽著下面人唧唧喳喳的議論,忽然拍了一下身旁的桌案,眾人立刻平靜下來,這次政變富綬顯示了當機立斷的氣魄,而且又控制了兵權,現在也只有他才能帶著大家和劉子光周旋了。
富綬道:“眼下明軍就駐紮在正陽門外,一道城牆根本擋不住他們,咱們的兵馬更是無法與之抗衡,相信這一點大家都很清楚,現在咱們是降也得降,不降也得降了。”
這話雖然喪氣,但確實是實話,眾人都沒想到一場政變居然落到如此下場,大玉兒是趕走了,可是自己卻變成降臣,將來如何面對列祖列宗啊,於是一個個沉默不語,憂心忡忡。
富綬微微一笑,道:“事情還沒到無法挽回的地步,咱們做到這一步已經實屬不易了,若是玄燁主政的話,恐怕現在北京已經是一片焦土了,相信這個結果也不是大家願意看到的吧。”
這話不假,康熙如果堅持抵抗的話,早晚北京城會被明軍炸成一片廢墟,破城之後這些八旗權貴們連命都保不住了,好歹現在大家還有命坐在一起,家財都還在,相對來說已經不錯了,但是當降臣的感覺還是不好,眾人都覺得有些彆扭。
富綬忽然道:“列位可曾看過《三國演義》唿?”
這話純粹是廢話,問八旗子弟有沒有看過三國演義等於問漢人的秀才有沒有讀過百家姓一樣的荒唐,三國演義是八旗的軍事政治初級中級高階教材,不管是小娃娃還是老頭子,全看!想當年努爾哈赤就是靠著一本三國演義打下來的花花江山,在座的都是八旗重臣,又怎麼會沒看過三國演義呢,不但看過,大多數人還能背個滾瓜爛熟呢。
看見大家點頭,富綬接著說:“第一百十八回哭祖廟一王死孝入西川二士爭功,這一章給咱們指明瞭道路,眼下咱們的力量是不足以和明軍硬碰硬了,不過可以用計謀使明國君臣失和,從而達到復興清室的目的。”
眾人都知道這個段子,蜀漢降了鄧艾,姜維卻詐降鍾會,利用鍾會的力量幹掉鄧艾,陰謀叛魏。但是三國時候入蜀的是鍾會鄧艾兩員大將,而明軍是劉子光一手遮天,如何使得此計?
富綬知道眾人想得是什麼,起身背對著大家,望著中堂上的山水畫,矜持地說了一句:“降劉不降明。”
此言一出,眾人便明白了,無不驚歎富綬的聰明才智,此子確實比玄燁強了不少,擁戴他為帝真是個明智的選擇。
雖說明軍未入內城,但是入不入真沒什麼關係,反正大帥的一千人馬已經紮根在紫禁城了,他們再把內城的九座城門一封,裡面的人插翅也難逃。現在的北京事實上已經淪陷了。
天安門城樓上,劉子光正扶著垛口俯視這座城市,雖然還有些滿清餘孽,但是這座古都已經盡在他的掌握之中了,或許對於其他人來說,天安門只是一座普通的皇城南門,但是對於劉子光來說,這座城樓卻有著獨特的意義,站在上面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這樣的話語,總想揮手向下面致意一番,總覺得下面是無盡的花海,如潮的人流,山唿的萬歲。
總之,站在天安門上就有一種君臨天下的感覺。
第四十五章 借殼上市
次日,富綬帶領文武百官拜見劉子光,會見在太廟進行,清人都穿著長袍馬褂、頂戴花翎,明人則是圓領烏紗、鎧甲戰袍,只有劉子光例外,只穿了一件普通的、洗得有些退色的紅衫軍戰袍,腰間一條寬皮帶,連兵器都不帶,很瀟灑隨意的樣子。
不管怎麼說,清國政權還是存在的,在新的外交關係沒有確立前,還是按照以前兄弟之邦的關係來辦理相關事宜,太廟前擺了兩排椅子,大家相對而坐,沒有高低上下之分,氣高氣爽的坐在外面倒也暢快。
兩邊官員身後是排的整整齊齊計程車兵,清國一方是正藍旗的兵士,拿著長槍大戟,身穿鎧甲,盔櫻在風中飄灑,倒也威風整齊,明國一方是手持刺刀火銃的紅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