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噶爾丹以中華文化為正朔,國內的建築和官制都採取漢制,重用漢人,意圖東進謀取天下。
此時滿清已經收服了北蒙古的察哈爾部和科爾沁部,滿蒙一家親,而且清朝的太皇太后本身就是科爾沁部的公主,所以和夏朝勉強算得上同文同種,以前雖有小摩擦,但在利益面前大家還是能坐到一起來談談的。
漢人的國家歷來是遊牧民族眼中的大肥肉,南明也不例外,尤其是最近幾年,南明的經濟發展迅猛,海外貿易賺了大把的銀子,尤其是江南的土地,人口眾多經濟發達,氣候也很適宜,在苦寒之地打拼慣了的英勇騎士們很需要這樣一個溫暖的地方清洗他們的戰靴。
隨著皇帝噶爾丹陛下的戰略重心東移,夏朝的首都也遷到了距離陝西太原府不遠的興慶府,這座城市作為臨時首都被命名為寧夏,噶爾丹在寧夏會見了滿清的使者,商討了天下大事,一致認為針對南明的戰爭迫在眉睫,因為明朝最近連續打贏了國外國內的幾場戰爭,元氣大大恢復,士氣也很高漲,在不遠的將來必定會發動北伐或者西征,與其等著明人準備充足以後發動戰爭還不如主動出擊,將戰爭推進到敵人的國土內。
聽說最近一段時間明朝出了好幾位猛將,還發明出先進的武器,這讓噶爾丹不敢掉以輕心,要知道當年元朝滅宋可是費了老鼻子勁了,漢人的頑強不可小瞧,為了保證戰爭的勝利,他選擇了和滿清結盟,一同滅明。等滅了明朝之後嘛,大家就心照不宣了。
夏朝軍隊強悍,人數眾多,除了蒙古人以外,還有許多凹眼高鼻的異族人,都是從西域強徵來計程車兵,他們多是遊牧民族出身,身體耐受力很強,再加上連年征戰,經驗豐富,戰鬥力非同小可,氣勢更是連戰連敗的滿情人所不能比擬的,以至於當滿清特使明珠大人在檢閱了西夏騎兵之後有些懷疑和西夏結盟是不是個錯誤的決定,看這個樣子,似乎應該和南明結盟共抗西夏才是正路。
還有一個盟友是位於山東半島東面的高麗國,高麗是大明的藩屬,一把手稱之為高麗王,絕對不能以皇帝自稱,媳婦也只能叫王妃,連年號都和大明採取一樣的,每當老國王死掉,王世子接任的時候,還必須大明皇帝派出使者拿著詔書冊封一下才算手續正式辦完,每年上國都要派來使者撫慰藩王,每當這個時候國王要親自迎出首都,在城外的承恩門下跪接上國使者。
高麗經常被東面的倭國欺負,所以需要大明的援助,可是自打滿清崛起之後,大明就沒有精力照看這位小弟了,當今的高麗王名叫李倧,是個極其英明的君主,他明裡對大明和滿清都虛以委蛇,背地裡積蓄力量,圖謀做大,派出密諜竊取大明的先進技術資料就是出自他的命令,在南京城常住的高麗太醫院使團也是表面上學習,暗地裡偷竊各種先進技術的密諜們。
高麗王的志向非常遠大,那就是建立偉大的高麗帝國,將倭國、滿清、大明都踏在腳下,當然這只是埋藏於高麗一部分“士林派”精英腦子裡的秘密而已,在和滿清的秘密商談中,李倧只是說自己想擺脫藩屬的地位,要個皇帝的頭銜而已。
西夏、滿清、高麗的密議經過三個回合,終於在北京城形成了文字上的協議,三國共同出兵夾擊明朝,西夏從西部出擊,主攻陝西、湖廣、四川;滿清從北方壓下,沿山東一線南下;高麗出動水軍進行牽制即刻,事成之後三國永為兄弟之邦,同享漢人的玉帛子女,花花世界。
無論是夏朝的噶爾丹,還是滿清的康熙,或是高麗的李倧,都覺得自己是個堂堂英雄,不屑於做突然襲擊那一套,所以他們派出了使節先禮後兵,像模像樣的參加了大明朝的皇太后冊封典禮,然後才露出猙獰的嘴臉,一起宣佈對大明開戰。
老實說他們的決策是對的,即使他們不來打朱由校,朱由校也會去打他們,按照原先的計劃,等國內平定了局勢,糧餉充足了,士兵練好了,就挨個拿他們開刀,人家不願意老老實實等著被砍,先下手為強也沒什麼不對的。
不過內閣那幫大臣還是引經據典地將三位異國宣戰使者痛罵了一番,尤其是高麗國的那個使者,更是被罵的狗血噴頭,這些年來大明對他們不薄啊,幾次被倭國人都快滅國了,是大明派兵幫他們收拾了殘局,現在倒好,恩將仇報了。
朱由校也氣得夠嗆,沒想到人家先動手了,自個還沒準備好呢,本來說研製適合西部戈壁灘使用的高越野風火四輪車的,可是光顧著玩了根本沒去改進,現在人家都打上門了可怎麼好。
三國的使者宣戰完了還不走,牛逼哄哄站在大殿上等著大明的回覆,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