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看姜韶華,是堂兄看堂妹的欣賞。 幾位太子伴讀,心情就各異了。 李博元目中閃過驚豔,姜頤的眼中透著好奇。鄭宸面容平靜,心情卻如怒海波濤無比洶湧。 而王四公子,終於得以一睹南陽郡主的真容。不知為何,竟不敢多看,只迅速一瞥,便匆匆垂下眼。 “韶華堂妹辛苦了。”太子聲音乾啞晦澀,透著無盡的疲憊。 姜韶華靜靜佇立,輕聲應道:“我不辛苦,真正辛苦的是殿下。皇上已歸天,這大梁的天,都由殿下撐著。殿下再哀慟,也要保重身體。朝堂需要殿下,宮中需要殿下。” “我姜韶華是殿下最忠誠的臣子,以後一定全力為殿下效力分憂。” 明明是溫和的語氣,卻又透著強大的力量和堅定。 太子心裡一陣動容,神色愈發和緩親近:“你的心意,我都知道了。不過,朝堂裡文臣武將如雲,我身邊也有人差遣,暫且還不必你一個姑娘家上前。你且安心陪在皇祖母身邊。” 太子倒不是故意輕忽小瞧姜韶華。而是實情如此,滿朝文武百官,東宮還有屬官和幾位伴讀,都是精明能幹的。哪裡就需要一個姑娘家奔走效力了? 太康帝駕崩,宮中大辦喪事。後宮中只有鄭太后在眾臣前露了面,其餘如李貴妃範貴人等後宮嬪妃,還有寶華公主等人,都在內靈堂裡跪靈。根本就沒和朝臣們打照面。 姜韶華這個南陽郡主等同於藩王,才得以來昭和殿奔喪。不然,早就被領著去後宮內靈堂了。 姜韶華輕聲應是。 太子殿下打起精神,走到床榻邊坐下,低聲問詢鄭太后鳳體。鄭太后心疼地握住太子的手,哽咽道:“哀家這一把老骨頭,撐得過去最好,熬不過去也沒什麼要緊。倒是你,一定要撐住。這大梁,以後都得由你來撐著了。” 最後一句,如一座高山壓下來,沉重得令人幾乎喘不過氣來。 面色憔悴暗淡的太子點點頭。 鄭太后抬眼,對幾位太子伴讀說道:“你們幾個好生守著太子,別讓太子太過勞累。要是太子累出個三長兩短來,哀家為你們是問。” 所謂太子伴讀,當然不僅僅是陪伴太子讀書。從去年開始,太子上朝聽政處理朝事,鄭宸等四人便隨著太子一併上朝。太子批閱奏摺,他們四人也都一併跟著看。 可以說,他們都是太子的心腹班底,將來的大梁重臣。 姜頤第一個應道:“皇祖母放心,我天天盯著堂兄吃飯休息。” 李博元挺直胸膛:“我們幾個都守著殿下,不會讓殿下累倒。” “請太后娘娘放心。”鄭宸接過話茬:“我們一直伴在殿下身邊,絕不會讓殿下操勞過度。” 唯有王瑾沒吭聲。 太康帝歸天那一日,悲痛過度的鄭太后怒罵王丞相抓破了王丞相的臉,口口聲聲要王丞相為太康帝的駕崩負責。丞相黨羽們紛紛挺身而出,鄭太后才不得不收斂一二。 至此,鄭太后和王丞相算是徹底撕破了臉。王瑾夾在中間,頓時尷尬了起來。他是太子伴讀,每日在宮中行走,和鄭太后打照面的機會著實不少。可他同樣是王丞相最疼愛的幼子,做兒子的哪有不心疼父親的道理。 所以,這些日子,王瑾到了鄭太后面前,幾乎從不張口。 鄭太后也不拿正眼瞧王瑾,叫了鄭宸過來,細細囑咐了一番。這區別待遇,明顯得簡直刺目。 站在一旁的姜韶華,將這一幕盡收眼底,心中哂然。 鄭太后這般做派,實在小氣刻薄了些。事實上,鄭太后本人的政治素養也就平平,比尋常老婦強得多,離真正的掌權者卻又差得遠了。 “韶華,你過來。”鄭太后忽地衝姜韶華招手示意。 姜韶華迅疾回神,邁步上前。 鄭太后道:“他們幾個都是太子伴讀,也算是哀家看著長大的少年郎。你只見過子熙,其餘三個還是第一次見。來和他們見一見禮。” 太子接過話茬,一一介紹:“這是李家嫡子,也是我嫡親的表弟李博元。” “他叫姜頤,是高涼王世子。你應該喊一聲頤堂弟。” “子熙你見過,最後這位,是王丞相幼子,王瑾王四郎。” 宮中正大辦喪事,不管心裡是否悲痛,面上都得沉痛無比,不能說笑。姜韶華和眾太子伴讀一一見禮。 鄭宸深深凝望姜韶華,然後瞥一眼今日格外沉默的王四郎。 “見過王四公子。”姜韶華行禮的姿勢優雅得體。 王瑾竟有些窘迫和笨拙,拱手還禮:“早就聽聞郡主大名,今日終於得以一見。” 姜韶華很客氣地回了一句場面話:“王四公子文采出眾,聲名遠揚,以後有機會還請王四公子多多指教。” 王瑾鼓起勇氣和姜韶華對視一眼:“郡主盛讚,我愧不敢當。在郡主面前,何人敢說聲名赫赫。” 這倒也是。 姜韶華再如何低調行事,也是大梁第一位實權實封的郡主,手下有銀有兵有糧。舉頭投足間的從容氣度,絕非尋常少女可比。 便是身份尊貴的寶華公主,比起眼前的姜韶華,似乎也少了些什麼。 姜韶華凝眸回望:“王四公子謬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