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韶華沒有對這一番熱烈誠懇的父女之情做回應,只淡淡一笑:“見父親久別無恙,本郡主心中也覺欣然。”
就這,盧郡馬也心滿意足了。
姜韶華在京城所作所為,一一傳回了南陽王府。他一邊震驚於姜韶華的強勢凌厲,一邊又暗自慶幸。幸好當日未曾真的翻臉反目,厚著臉皮留在了王府。
總之,他是姜韶華的親生父親。只要他謹慎小心些,不招惹不激怒姜韶華,在王府裡便有一席之地。
接下來,楊政等一眾屬官紛紛上前來見禮。
姜韶華一路奔波,依舊精神奕奕,笑著說道:“大家夥兒都起身,進府再說話。”
目光一掠,忽然發現少了一個身影,不由得咦了一聲:“崔渡呢?他怎麼沒在?”
陳長史笑著應道;“臣幾日前派人去田莊送信,崔公子正帶著一班新的學員,說是等這一期的課都上完了再回王府,要遲個兩三日。”
“不僅是崔公子沒回,盧舍人也一併留在田莊。”
盧舍人在不在的,郡主顯然不怎麼在意,隨意點了點頭,領著眾人進了王府正堂。
姜韶華率先入座,屬官們也各自坐到熟悉的位置,迫不及待地張口稟報這半年多來各自做過的差事。
陳長史笑著阻攔:“郡主路途勞頓辛苦,總要歇息幾日。這些政務,等日後慢慢稟報。大家先安靜,聽一聽郡主的吩咐。”
陳長史一發話,眾屬官頓時住口。可見陳長史在王府中的威信。
姜韶華微微一笑:“本郡主本來有一肚子的話想說,現在又什麼都不必說了。總之,本郡主沒有留在京城,還是回來了。”
簡簡單單的兩句話中,透出強大的自信和從容。
屬官們聽得心潮澎湃。是啊,郡主以實際行動表明了決心,京城再好,郡主還是選擇離開,回了南陽郡。
郡主既然回來了,南陽郡這片天,就永遠是他們的郡主。
姜韶華又笑道:“大家先散了,各自忙自己的差事。陳長史馮長史留下便可。”
屬官們拱手告退,一一離去。盧郡馬其實不想走,不過,姜韶華並無挽留的意思,他磨蹭了片刻,也只得走了。
正堂裡只剩姜韶華和兩位長史。
陳長史笑容一斂,低聲道:“郡主,北方即將大亂。”
“平州軍收攏的亂民越來越多,朝廷派範大將軍前去平亂,平州亂軍並未潰敗,只將後佔的三個郡讓了出來。然後牢牢佔據了平州。聽聞平州軍已多達幾萬人。”
馮長史長嘆一聲,接了話茬:“那三個郡的糧食都被掠走,壯丁也都被拉走了。餓死的老弱婦孺不知凡幾。”
“劉統領幾日前送回來五百饑民裡,都有一些來自這三郡。聽聞這三郡已快成了空城。”
實在太慘了!
這些觸目驚心的真相,在戰報裡可能只是輕飄飄的幾句話。朝堂官員們知曉,坐在龍椅上的太和帝也知道,卻都無能為力。
京城離平州太過遙遠,除了派兵去“收復”平州,其餘鞭長莫及。朝廷也顧不上水深火熱的那三郡百姓。
姜韶華心情沉重,輕輕點頭:“我離京回來的路上,遇到了五六波逃荒的饑民。這是我看到的,沒看到的地方,流民更多。”
“這樣下去,就算熬過今年的蝗災,明年北方也會赤地千里,良田無人耕種。”陳長史目光微暗,語氣裡滿是沉痛。
姜韶華沉默不語。
是啊,前世北方混亂,死在旱災蝗災戰亂裡的百姓是個龐大又驚人的數字。到最後,也沒人能算出具體數字。
馮長史又開始憤怒起來:“朝廷到底在幹什麼?除了派兵去打平州,就沒做點正經有用的事情嗎?”
“朝廷派了三位欽差去賑濟扶民。”姜韶華定定心神,接了話茬:“當日我身在朝堂,皇上親自開了龍口,我不便回絕,只得主動敬獻了一批糧種。另外兩批糧食,戶部都打了白條。”
“不管日後能不能還上,這白條都得收著。日後遇到什麼事了,總能拿出來唬一唬人。”
說著,姜韶華從袖袋中取出兩張白條,給了馮長史。
馮長史接了白條,忍不住抱怨了一番:“就這兩張輕飄飄的白條,就換走了幾萬石的糧食。郡主,我們是有些餘糧不假。不過,眼下三位統領源源不斷地收容饑民,還有湯家在外推廣新糧,我們也快捉襟見肘了。以後可不能這般慷慨大方了。”
就知道馮長史要趁機發發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