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3 / 4)

小說:一品江山 作者:抵制日貨

景佑元年,京東的橫隴段決口,決堤而出的洪水席捲人畜,漫過大名府地界,再折向北流,朝廷全力搶修堤壩,可仍然無濟於事,只好任其改道。從此之後,中原大地上河患頻生,近八十餘年裡,再也不得安寧……。

而這只是個開始。十四年後,慶曆八年六月六,一個吉利的日子。黃河又在澶州府商胡決堤,決口寬近一里,濁浪排空黃水滔天,橫漫中原北部。

這兩次之後,黃河徹底改道了,它的河水改向北,經河南內黃之東、河北大名之西,橫貫河北平原,匯入御河,再經界河入海。

這種級別的災難,只需要再來個一兩次,就可滅亡一個國家。

災難過後,傾全國之力治理黃河,已經成為朝野上下的共識,然而圍繞著如何去治理,這一問題,上自皇帝,下至群臣都捲入了無休無止的爭論中。

沒辦法,這個號稱名臣輩出的年代,經天緯地之才太多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意,每個人都堅信,只有自己的主意,才能解決問題,於是吵架開始了,各路神仙據理力爭、反覆互爆、吵得面紅耳赤、竭斯底裡,整整吵了四年,也沒定下哪套方案。

改道後,黃河有四年平靜期,也是治水的黃金期,便被這幫蠢材毫無意義的浪費掉了。

四年後,黃河在大名府館陶縣郭固口又決堤了。用了五個月時間,才重新合攏了大堤,但前去視察的官員回報說,水道內淤泥堆積越來越hou,水面隨時都有漫過堤壩,再次崩潰的危險。

官家終於失去了耐心,勒令大臣馬上定下一套方案來。而這時,大宋的宰相,已經換成了文彥博和富弼,二人上任之時舉國歡騰,謂之賢相在朝矣”賢相就是不一樣,他們從各種方案中,找出一個認為最合適的,聯名上報給官家河入六塔,方案,就是它了,請立即開工吧!

這一方案是由河渠司勾當公事李仲昌提出,他提議自商胡決口下鑿六塔渠,引黃河東注橫隴故道。這樣可以使商胡口的決堤處減緩災情,容易堵塞。尤其是一但成功之後,它可以成為黃河的永久性分水道,有了它分洪,主河道便可安然度過洪峰,使黃河永不為患!,…;

~~~~~~~~~~~~~~~~~~~

這完美方案一經提出,很快壓倒了之前最有希望中選的方案一前宰相、判大名府的賈昌朝提出的回覆舊道法”得到了官家的首肯。

於是強大的行政機器開始運轉,人力物力向六塔河集結,準備一勞永逸的解決黃河水患。

就在這時,歐陽修回到了京城,得知這個計女,後,頓時氣炸了肺,這得是怎樣的人頭豬腦,才能想出來的辦法?

他馬上上書,痛批這個愚不可及的方案一搞清楚,各位同仁,這是要給北方第一大河減水!而承擔這一光榮任務的,卻是不入海的一條州縣級河流,一旦容積不夠,黃河水勢必倒灌回故道,上游的壓力會急劇增加。歐陽修斬釘截鐵的斷言,到時上游必潰!

同時,歐陽修也提出了自己的方案黃河決口、乃至改道,是因為下游塞塞,加固河堤也好、恢復河道也罷,都是治標不治本的,真想解決問題,就把黃河入海口修好。水往東流,渠成自暢。這才是根本正路!

奏章遞上去了,也登上了邸報,自然引起了

全國轟動,人們期待著他再次力挽狂瀾。

然而,歐陽修連上三疏,都如石沉大海,沒有任何回應……。

他被無視了,範文正去後,大宋朝享譽最高的官員,就這樣被**裸的無視了。

在歐陽修的政治生命中,這種滋味太熟悉了,以至於他沒有多少憤怒,只有滿腹的悲涼……,人心,真的壞掉了……。

力爭無果之後,一直鬥志滿滿的歐陽修,都不禁心生消極之態,故而今天與陳恪等人的對話中,多有消沉的語意。

斜倚在胡床上,望著窗外搖曳的樹影,老歐陽淡淡道:“三郎,你為何提起此事?”

“學生親去考察過,見黃河足有二百步寬。”陳恪沉聲道:“六塔河卻只有四十餘步,必不能容。且橫隴下流自改道以來,填淤成高陸,東西堤岸或在或亡。已經完全無法勝任河道了。如果朝廷真要用六塔河方案,可以,但必須將六塔河道挖到百步以上,橫隴故道也必須清淤塞、築堤壩,但這個工程……,沒有十年,百萬人、億萬錢,怕是做不來的。”

“三郎,你又讓老夫刮 目相看了”,歐陽修ji賞的點點頭道:“僅憑這番話,你就可稱為社稷之臣了!”說著捻鬚道:“你判斷的一點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