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2 / 4)

小說:一品江山 作者:抵制日貨

八十萬貫啊!難道要替大宋,支付今年的遼夏歲幣?”

“就別哪壺不開提哪壺了……”趙宗績這個汗。

“這分明就是要把我們壓住。”陳恪冷笑道:“其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不貸給他,可那樣的話,咱們錢莊的底子就露出來了,後面那件大事便不敢做。更何況,商場如戰場,不能被對手牽著鼻子走,更不能讓人給壓住了。是他們先出陰招害我,還想讓我老老實實接招?真如數給他了,別人只會說我傻,連這麼簡單的陷阱都看不出來!”

“所以你就給他銅錢,還是把串繩剪斷了的那種?”趙宗績笑道:“不過他也無話可說,畢竟銅錢才是我大宋的法錢,金銀反而不是。”

“讓那賊禿自食惡果吧,也給那些大戶上上課,大金額的往來,用錢真的不方便。”陳恪笑道。

“會不會影響錢號的聲譽?”趙宗績關切道。

“不會的”,陳恪笑道:“還是那句,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現在本店的目標客戶,是那些急著找錢買地的大戶,一是飢不擇食,二是這錢只過過手,就要支付給開封府了,所以他們不在意是銅錢還是金銀,只要庫裡有錢就行。至於怎麼轉移,那是開封府的事情了。”說著把杯中美酒一飲而盡,豪氣勃發道:“只要把十三行鋪的借款吃下來,我們就是汴京第一了,誰還在意,當初這點小小的手段!”

“這句話,把你的性格暴露無遺。”趙宗績把窗戶關上,笑道:“我發現。你是唯結果是論的傢伙。”

“過程。都將是虛幻,最後剩下的只有結果。”陳恪拿起酒瓶,給趙宗績斟一杯。長聲清吟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成王敗寇。死去無名,世間就是這樣殘酷。”

“你最近感慨很多。”趙宗績看著杯中的酒,豔紅如血。

“因為我發現,自己有些身不由己了。”陳恪苦笑道:“都是你這傢伙害的,要不是上了你的賊船,我還是那個少心無肝的陳三郎。”

“休想老是感動我。”趙宗績笑罵道:“難道你開錢號,也是為了我?”…;

“不然你以為呢?”陳恪微醺,眯眼望著趙宗績道:“你覺著我稀罕錢麼?”

“不稀罕,不然也不會……”給我那五十萬貫。

“在你往那個位置攀登的路上。這家錢號將是你最有力的幫手。它馬上就會成為汴京王公們的債權人,這方面給你的助力,比金錢上的幫助還大。”陳恪輕聲道:“如果你真有那個命,等你登頂以後,它對你的幫助更大……”

“你是說,來抑制那些典當行的高利貸麼?”趙宗績輕聲道。

“這是其中一點,但已經是給大宋舒緩病情的一劑良藥了。”陳恪輕聲道:“本朝與前朝不同。農業雖然仍是最主要的賦稅來源,但商稅、專賣稅和礦稅的地位,卻日趨升高。我舉三個點的數字,你就知道此言不虛了”,陳恪的記憶力不是蓋的。只聽他如數家珍的報來:

“一是太宗至道末年,賦稅總收入為三千五百五十九萬貫。其中農業兩稅為兩千三百二十一萬貫,約佔六成五;茶、鹽、酒、商等稅為一千二百三十八萬貫,約佔三成五,這時,農稅收入還佔賦稅收入的主要部分。”

“二是真宗天禧末年,賦稅總收入為五七二三萬貫,農業兩稅為二七六二萬貫,佔四成八,其他稅入為二九三六萬貫,佔五成二,從這年開始,漸漸超過兩稅。”

“而最新的數字是,賦稅總收入七千零七十萬貫,農稅為二一六二萬貫,佔三成,其它稅入為四九一一萬貫,佔七成。即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來自農業兩稅以外的賦稅。”

聽陳恪報出數字來,趙宗績吃驚不小道:“怎麼會變化如此之快?我大宋的工商業發到這種程度了?”

“一方面,我大宋工商繁榮,消費旺盛,自然拉高了這方面的稅收。”陳恪說著話鋒一變,嘲諷道:“另一方面,其實農業還是大宋最主要的生產部門,在國家生產中所佔的比重,仍有六到七成之高。”

“那為何,稅收卻只有三成?”

“那是因為歷朝歷代,只有你家不限土地兼併,不向官紳徵稅,所以本朝的土地兼併,比前朝來的還要早、要嚴重。開國百年,土地開墾面積翻了幾番,農稅收入卻不增反降,原因是明擺著的,國家向地主收不到稅!”陳恪沉聲道:“但是自古以來,誰也無法抑兼併,誰抑誰就死。大宋為何兼併如此嚴重,卻沒有內亂呢?是因為還有工商業可以吸血。也幸好有工商業吸收失地的百姓,大宋才沒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