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部分(1 / 4)

小說:一品江山 作者:抵制日貨

一個社會如果缺乏共同的價值理想。缺乏凝聚人心的道德力量,必然思想混亂、人心不一,國家也就無法強大。百弊由此生焉。因此整個士大夫階層迫切期望。有人能立新說,對儒家的綱常倫理道德的體系。做出有效論證。只有證明儒家學說是站得住腳的,人們才會真心相信它,它才能起到收拾人心、重振綱常的作用!

很顯然,誰能建立起被廣泛認同的學說,誰就會成為活著的聖人,到那時,揮一揮衣袖,便會掀起漫天的狂風,輕輕咳嗽一下,就會引來天下人的聆聽。到那時,你的話就是綸音仙語,連皇帝都不得不聽,你的觀點,就會是千萬人的思想,整個世界都會因你的心意而變!

聖人之位空懸,引多少儒者競折腰?多少年來,無數大儒皓首窮經、講學一生,為的就是將自己的學說推為顯學,問鼎聖人之位。

儘管目前還無人成功,不過周敦頤的濂學、邵雍的象數學、王安石的新學、張載的關學、二程的洛學、司馬光的朔學,已經走在了前頭。

而在這六家之中,無疑是同氣相生的濂學、關學、洛學組成的道學一派,信眾最為廣泛。但目前影響力最大、呼聲最高、最耀眼的卻是王安石的新學。

這十幾年來,王安石几乎無一日不著書、不講學,早已經門徒廣大信者眾多了。雖然他一直偏居一隅,但他的學說和名聲,早已經傳遍天下,滿朝公卿無人沒拜讀過他的文章,許多人都是他堅定的支持者,所以他才會得到那麼多破格的推薦和提拔,所以他蓬頭垢面、不徇人情,會被人們看成是他非凡的表現,這裡面的因果關係不能顛倒。

這就是王安石屢次拒絕朝廷任命,一直在地方耕耘十幾年的收穫。

~~~~~~~~~~~~~~~~~~~~~~~~~~~~~~~

王安石的新學為何如此受歡迎?是因為他切中時代脈搏,並非空談之學,而是透過發掘先王經典中的微言奧義,為現實社會的改革提供思想指導與理論依據。誰都知道,大宋已經病了,需要改革,不然會出大問題,但是慶曆新政失敗後,整個社會陷入迷茫和停頓,需要一個人來指明方向,王安石應運而生,自然勢不可擋!

前年,他終於完成了自己的理論準備,躊躇滿志的向朝廷上《萬言書》,積極倡言改革,並提出了完整的計劃。雖然這份《萬言書》官家留中不發,但還是透過各種渠道,為天下所周知。

那些對國家現狀不滿、希望改革的朝野人士,全都被這份《萬言書》吸引住了,那‘詳盡可行’計劃,讓人不得不相信,他就是大宋改革的設計師,也是改革能成功的唯一人選。

這種情緒漸漸醞釀,從去歲起,要求王安石回京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就連陳恪遠在大理,都接到王韶等人,要他上書為王安石搖旗吶喊的書信。

想不到這才一回京,章惇竟然又來做說客,可見王安石的影響力,已經到了何等程度。

“兜了半天圈子,你到底想說什麼?”陳恪終於笑起來道:“推薦王公入朝?我一個小小的六品官,可沒那個本事。”

“先不要急著往外推。”章惇壓低聲音道:“聽我把話說完。”

陳恪點點頭,便聽章惇道:“其實,這次進京,我本不該找你,而是去找劉內翰的。”劉敞現在任翰林學士,他也是趙宗實的老師。

“子厚……”陳恪微微皺眉道:“你已經牽扯這麼深了麼?”

“做大事不惜身,認準了就要全力去做。”章惇卻滿不在乎道:“仲方,大宋朝未來的希望,在王介甫身上,毋庸置疑!”說著端起酒杯,略略激昂道:“介甫,擔天下之聖賢也!但孤傲執拗、地位不高,急需能人佐助,方成大事。我願肝腦塗地,輔佐他為大宋闖出一片新天地!”

陳恪只好端起酒杯,與他共飲。

“這是不是說,你答應幫這個忙了?”章惇目光炯炯道。

“我若不答應,你便去找劉敞,然後到趙宗實門上求助麼?”陳恪似笑非笑道。

“不錯。”章惇點頭道:“這是我們本來的想法,但一來,你我是至交好友。二來,我心裡不爽他們。三來,我認為,他們不會重視王公。所以自作主張,先來找你,看看你身後那位,有沒有這個念頭……和膽量。”

“……”陳恪與趙宗績的關係,已經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天下人早把他們視為一體。在章子厚這種聰明人面前掩飾,反而會疏遠彼此的關係。但這件事來得太突然,他完全沒有心理準備……儘管這似乎正是他和趙宗績苦苦尋找的強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