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堂中,集中會見一批拜訪者。
講武堂是皇家武學院仿照後世的禮堂。新建的講堂,水泥混凝土結構,最多可以容納兩千餘人。有原始的擴音裝置,可供武學院上大課之用。
陳恪把這些人集中在一起,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避免回答重複的問題。事實上,他每天翻來覆去回答的,差不多就是那麼十幾個問題。
諸如‘你說格物窮理,那麼把聖人放在哪裡?難道我們只需要格物,就不需要再學習聖人了麼?’
陳恪的回答是:“當然不是,沒有聖人指引,你如何去格物?內修己身。外窮物理,皆需要遵從聖人的教誨!”
又有人問:‘你說‘萬物之界為實在,分門別類窮其理者,皆可入道’。難道我研究草木也能入道?’
“理有萬千,但道只有一個。”陳恪道:“道蘊含在萬物萬理之中。所以每個理中,都蘊藏著道的一部分。按說應當窮萬物之理,方可得道。但人有智慧,可以總結歸納、可以舉一反三。所以你只要能窮究一門一類之理,便可得道。”
“那麼都分哪幾類呢?”
“太多了,比如說哲學、文學、武學、佛學、道學、史學、醫學、農學、工學、算學、占卜學、天文學、地理學、軍事學、動物學、植物學……”
“難道農民也可得道?”這可是士大夫們讓不爽的。他們需要優越感。
“理論上是這樣的。但是農學博大jing深,想要由此入道,你得能打理所有的作物吧?能防治所有的病蟲災害吧?還有園藝、造林、蠶桑、畜牧、獸醫、配種、釀造、烹飪、儲備,以及治荒的方法,也得了若指掌吧?”陳恪淡淡答道:“你覺著一個不識字的農人,可以瞭解這麼多麼?”
臺下眾人不禁搖頭失笑。
“所以僅靠實踐,是無法得道的。還得透過閱讀前人的書籍,快速成為這方面的專家。然後再透過實踐,檢驗自己的知識,這樣才能儘快得到足夠的理,然後才有足夠的時間,去求道。”陳恪這樣說,無疑是宣揚,只有讀書人才能得道,但他還要掩飾道:“如果有一位農人能掌握這麼多,你認為他沒有資格入道麼?”
“先生說要看書,可哪有農學方面的書?”眾人卻笑道:“從來沒聽說有人以農學家得道。”
“《齊民要術》、《汜勝之書》、《四時纂要》、《耒耜經》、《兆人本業》、《保生月錄》、《種植法》、《相馬經》、《四時記》、《乘輿月令》、《紀曆撮要》、《農家事略》、《耕譜》、《蠶書》、《山居要術》、《司牧安驥集》、《王氏四時錄》、《蠶經》……”陳恪微笑道:“我只是略略一想,便有這麼許多古之農書,為何諸位卻說沒有呢。”
眾士人不禁臉紅,他們讀書只為了科舉做官,是以除了十三經外,看得書很少。就算看也多是傳奇話本之類的消遣文。有誰會閒著沒事兒,捧著本農書看呢?
“至於以農入道者。最有名的便是炎帝神農氏。”陳恪又補充一句道:“其實古代農學家比比皆是,只是漢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堵死了人們以百家入道的路徑。其實應當以我儒家為體,百家為用,以儒家致內心,以百家證萬物,方可成大道!”
“那你自己格的是哪一家呢?”又有人問道。其實問這種問題的,便是已經基本認可他的學說的了。
“吾內究儒學,外格物理。”陳恪便道:“我嘗試著找到這個世界各種現象背後的規律。比如,為什麼東西會往地上掉;船為什麼能在水上漂;為什麼彩虹有七種顏sè;太陽、月亮以及星體,究竟是遵循著什麼規律在運動?”
“若能堪透這種種此類的物理,自然可以解釋這個世界。”陳恪又道:“不過目前我也只得到一部分理而已,而且其中一部分,還未經實踐檢驗,當不得真。”
他這話,果然引起了眾人的強烈好奇,便問道:“為什麼東西會往地上掉?”
“因為有地心引力的存在。”陳恪答道:“所以人會有體重,所以你跳得再高,最終還得落回地面,所以ri月星被束縛著圍繞地心旋轉。”
“彩虹怎麼會是七sè?”比起第一個現象來,這是他們更關心的。因為彩虹在這個年代,被稱為‘槓吃水’、‘龍吸水’,人們認為彩虹會吸乾當處的水。所以人們在彩虹來臨的時候,敲擊鍋碗等,來‘嚇走’彩虹。
對於未知的現象,古人總是賦予神話sè彩,打破這種神話,自然會體現出無與倫比的說服力。
陳恪便解釋道:“彩虹,是太陽光照shè到空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