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和混凝土技術的日益成熟,也使建造這樣龐大的建築成為可能。
但是在京城開工如此龐然大物,沒有朝廷首肯是不可能的。
好在組委會的理事們,都是有強大能量的。而且在陳恪的建議下,他們將競技場描繪成軍民兩用型……太平時為市民觀看蹴鞠比賽用◆有戰事、京師告警,則成為保衛汴京的衛城。這提議得到了樞相曾公亮的大力支援,最終批准他們在京城西北建造這座宏偉的競技場。
組委會本身便財大氣粗,又有了工部和兵部的支援,工程進度自然一日千里,經過十八個月的緊張施工,這座橢圓形競技場便落成了。它的中央是個標準的蹴鞠場,場面鋪著修剪如鏡的草皮,外面圍著層層看臺,從下到上共有三十六排。頂層還有用懸索吊掛的天棚,這是用來遮陽擋雨的,而且天棚向中間傾斜,便於通風。
為了使七萬人同時湧入場中而不產生混亂,競技場設有三十八個拱形入口,每個入口通往看臺特定的區域,其中位置最好的兩個,是為達官貴人、富商大賈專設的貴賓區。
如此高超的設計,哪怕拿到一千年後都不落伍,為汴京百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觀賽感受——那是七萬人同時觀看,人山人海、山呼海嘯,讓人如痴如醉!也讓陳恪的智慧院揚名天下!
當然,也有許多人在入場參觀後膽戰心驚,七萬人同時擠進來,會不會把看臺擠塌了?
~~~~~~~~~~~~~~~~~~~~~
今天,也是這座被官家命名為‘開封蹴鞠場’的大球場首次投入使用的日子,在七萬名觀眾共同的見證下,被邀請來為賽事剪綵的齊王殿下,親手剪下了碩大的繡球,緊接著鞭炮齊鳴、煙花漫天,將歡慶的氣氛推倒了頂點。
然而就在此時,異變發生了,伴著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東側看臺轟然震動,稠密的人群像被颶風吹過的稻田一樣,齊刷刷的被震倒在地。緊接著有人大喊:“要倒了!要倒了!”
恐慌眨眼間滿眼全場,儘管組委會僱傭了上千名安彼員,但對這種幾萬人的騷亂無能為力。站在草坪上,看著人群像潮水般往各個出口湧去,趙曙面如白紙,他想大喊,喉嚨卻像被卡住了一樣!
“保護王爺!”侍衛們將他連拖帶拽,帶離了球場……
陳恪也是在場的,雖然他震驚到滿眼淚水,但鐵一般堅韌的神經,使他絲毫沒有耽擱,第一時間命人打響三顆紅色的訊號彈。
陳恪二世為人,十分清楚大型集會一定要有險情預案的,因此他力排眾議,列支了高額的安保費用,並由自己的武學生們滴安保隊的大小頭目,分處把守,落實他的安保計劃。
這一決定被理事們腹誹為假公濟私,甚至中飽私囊,只是隨著齊王殿下繼位形式日趨明朗,陳恪的地位也水漲船高,大家只敢私下說說罷了。
就連陳恪也想不到,他的預案在第一天開幕就用上了,而且一上來就是最高階別!
聽到那一聲巨響,各處的安保隊便警惕起來,緊接著看到了三顆紅色的訊號彈,已經把‘令行禁止’刻到骨頭裡的武學生們,馬上下令開啟所有出。!
幾乎是厚重的鐵門升起的同時,驚恐的人群便湧了出來……
儘管如此,最後統計下來,仍有兩百三十人被擁擠踩踏而死,兩千多人重傷,輕傷者不計其數!
驚魂未定的觀眾逃出競技場,卻見它依然佇立那裡,穩如泰山。
場內,組委會的一干理事仍在,他們對這座競技場的質量十分有信心,並且瞭解過避險的知識。是以沒有人為生還而慶幸,因為那是理所當然的。相反,所有人都如喪考妣,苦心經營的這場盛會,演變成如此慘劇,如何向皇帝、向朝廷、向天下人交代?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陳恪身上,陳恪的目光卻落在包廂門口。
“殿下。”順著他的目光,眾人看到趙曙走了進來,滿臉羞愧的起身相迎,今日為齊王養望造勢,誰知釀成此等禍事,他們都深感無地自容。
“諸位休要如此。”趙曙溫聲安慰道:“今天究竟是怎麼回事,一定會調查清楚,本王向你們保證,不放過一個罪人,也絕不冤枉一個好人!”頓一下他又道:“我相信你們都是問心無愧的!”
良言一句三冬暖,在惶惶不安之際,能得到齊王的信任,理事們自然銘感五內。
“但在此之前,我們是不是應該,先全力救治傷患,安撫民眾,力爭將不利影響降到最小?”趙曙輕聲道。
“王爺說的是。”理事長曹評點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