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來,這個年代的大宋朝,文明程度遠高於世界上的任何國家。在這時的蠻夷、異族眼中,宋朝就是天國,是偉大的國度。宋人在他們眼裡是優秀的人、高貴的人。所以外國、蠻夷們對宋人,尤其是宋朝的大官人,總是畢恭畢敬,甚至是敬若神明。
宋朝人完全有理由,把任何外國、異族看成是蠻夷,而且他們也正是這樣做的。現在,陳恪卻以一種平易近人,近乎於平等的態度對待他們,蠻族頭領們焉能不受寵若驚?又豈會加害於這位高貴憐憫仁慈的大宋狀元?
三者,也是最重要的,陳恪是帶著福音來的。
通常,在建立起初步的信任後,他先讓儂宗旦等人現身說法,講述自身歸附後的幸福生活。當那些部族頭人聽出口水時,他便告訴他們——你們也可以這樣,而且能夠更好!
…;
他許諾,內附後,不僅有同樣的官位、賞賜。還有每年固定的收益——朝廷將興建從大理到邕州的水旱通道,陳恪委任他們為護路委員,許諾每經過一條船,一輛車,都會給他們一份報酬。他們還可以向銅船訂購所需的物資,待其返程時交付。
他甚至許諾,將來他們發財之後,也可以到大理經營礦山,成為受人尊敬的大宋商人……
除此之外,他還以等同大宋禁軍的待遇,招募一批兵員。儘管誰都不願意損失壯丁,但陳恪的條件實在太優厚了——那可是跟大宋的禁軍一樣待遇啊,誰家要是有男丁被選上,肯定日子過得比族長還好。
當然想比過族長是不可能的,因為陳恪向族長們秘密許諾,每徵走一個兵,每月都補貼給部族五百文……
既有畫餅,又有眼前之利,陳恪連番糖衣炮彈落下,沒有一個蠻番首領招架得住。
………分割………
今天有哥哥結婚,還有來看小和尚的親戚,累慘了。只有一章……
美中不足的是,這些蠻番有些矯情,明明心裡千肯萬肯,面上卻還要矜持,非得折騰陳恪一下,才能從了他。
譬如在黑水峒,酋長阿毛非要和陳恪拼酒,說贏了他,就全聽天朝大人的,但要是輸了,那就得再商量了。
虧著陳恪喝那些自釀的村酒,就像喝水似的。兩人從中午喝到夜裡,從夜裡喝到早晨,才把阿毛喝到桌子底下去。等到阿毛醒過來,對他終於五體投地,這才斬雞頭,燒黃紙……你以為是那麼容易就拜了把子麼?
拼酒之外,還有比箭術的,比力氣的,比賽打獵的……逼得陳恪使出渾身解數,才讓各路頭領服氣。
………分割………
第二八八章 無奈的老高 (下)
就在宋軍進入大理境內的同時,楊家終於反了。
整個洱海以西楊家的勢力,已經全部動員起來,大批大批的軍隊被武裝起來,數量遠遠超過侯爵可擁有的兩萬之數,當然也不可能有號稱的二十萬那麼多。
楊允賢是個講究人,起事之前還找人寫了篇疾言厲色的檄文,直斥大理國主段思廉賣國求榮、尸位素餐、荒淫無道、戕害忠臣等十大罪狀。檄文寫得十分有文采,把段思廉塑造成了一個昏庸之極的無道昏君。那些斑斑劣跡如同親見,著實矇住了好些不知情的小民。
據說段思廉看到這篇檄文後,一口氣沒背過來,險些暈厥過去。
釋出檄文後,楊允賢恢復南詔國號。起兵五萬,加上吐蕃助戰的兩萬大軍,詐稱二十萬,浩浩蕩蕩朝著大理城的方向進攻。
因為滇西是楊家的傳統勢力範圍,且段氏的大理早就收縮回京畿,所以南詔軍一路上所向披靡,很快便打到了京畿門戶——上關。楊允賢命軍隊停下來修整,同時向大理城傳送通牒,要求段思廉停止抵抗,開城投降。
同時又向各路諸侯行文,要求他們出兵助戰,會盟於上關城下。但除了早就依附於楊家的那些小部族,各路諸侯都冷眼旁觀,沒有人趟這個渾水。連原先答應好,要起兵響應的那些老關係,都態度曖昧,並不急著履行承諾。
這是因為大理皇帝段思廉。向宋朝遣使稱臣求援的訊息,已經眾所周知了。
不過也別指望他們會幫段家……從大理到汴京,何止關山萬里?宋朝的皇帝和相公們,再商議決策,整軍籌備,大軍能年底出發,就算很快了。等到了大理城下。怕是得明年開春了。
還有的時間坐山觀虎鬥,等到合適的時機再下注。
~~~~~~~~~~~~~~~~~~~~~~~~~
大理皇宮內的朝會上,就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