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此規定的另一個弊端還在於,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的供應,由於拿地的資金要求提高,必將延緩土地的供應節奏。
12�“國四條”“國十一條”,調控加碼是不是新輪迴的開始
2010年元旦前,房地產調控如同緊箍咒一樣,步步緊逼。從營業稅優惠終止到“國四條”,從五部委土地新政(2009年12月17日,財政部、國土部等五部委出臺《進一步加強土地出讓收支管理的通知》,“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政策的第一拳打向開發商囤地、炒地)到“國十一條”(2010年1月10日 ,國務院辦公廳釋出《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簡稱“國十一條”),以及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突襲等。
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政策密集出臺,對市場產生巨大影響,成交下滑市場觀望情緒濃厚,而各種金融、稅收政策顯示高層抑制房地產風險傳遞到金融領域的決心,增加供給,成為此輪調控不同於以往的亮點。
如果說“國四條”,業內還認為調控政策屬於中性之時,“國十一條”則清晰傳達政策調控的嚴厲。與2009年12月出臺的“131號文”相似,“國十一條”是2010年房地產業發展的“指南針”,為房地產市場的形態變化定下基調。
“國十一條”主要重申和細化了“國四條”,然而其措辭明顯比後者嚴厲,抑制遠多於支援性。雖然“國十一條”包括①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給;②合理引導住房消費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需求;③強風險防範和市場監管;④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⑤落實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責任等五方面的內容,涉及供給、需求和監管各環節,但具體分析檔案內容,其調控力度主要集中在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可以認為,政策調控重點,依然集中在供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