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橇�150多倍。
巴菲特自己沒想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給自己帶來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給自己帶來了股票投資中的第一桶金。
朋友,好好工作吧,為了你的工資,為了你的事業,也為了你的股票。
朋友圈
畢竟自己的生活圈和工作圈是有限的,我們如何擴大自己的選擇範圍呢?生活中有事我們會找朋友幫忙,選股時也可以找朋友幫忙。當然不是讓他們推薦股票,而是從他們那裡瞭解更多的上市公司。
我們一生中會結交很多朋友。我們不熟悉、不瞭解的公司,這些朋友在他們的生活圈和工作圈中,可能會非常熟悉。他們有時會提供一些非常有用的資訊,可能會幫我們做出正確的選股決策。特別是我們非常信任的那些朋友,他們的資訊可信度更高。
巴菲特好幾次都是從朋友圈裡找到了大牛股。美國運通、維薩、萬事達是美國三大信用卡發行商。1991年,巴菲特購買了3億美元的美國運通公司可轉換優先股。這種優先股實質上是一種普通股,其特點是在前3年裡有一種利益補償機制:在此期間持股人可以獲得額外的股利,但與此同時持股人從股價上漲中能夠實現的贏利鎖定了上限。
巴菲特持有的美國運通可轉換優先股轉換成普通股的日期截止到1994年8月。在此前一個月巴菲特還在翻來覆去地考慮是否要在轉換截止日前賣出該股票。
巴菲特買入美國運通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美國運通公司CEO哈維·格魯伯非常能幹,他有能力領導這家公司最大限度地發揮潛力。但是,這家公司的發展潛力究竟有多大讓巴菲特感到懷疑:美國運通的競爭對手是維薩領導的眾多信用卡發行商,競爭非常激烈殘酷。權衡來權衡去,巴菲特總覺得美國運通難以勝出,他傾向於賣出。
在已經做出賣出決策但還沒有到期真正賣出的那個月,巴菲特碰巧與赫茲(Hertz)公司的CEO弗蘭克·奧爾森一起打高爾夫。弗蘭克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經理人,精通訊用卡業務。因此從第一杆開球區開始,巴菲特就不停問他,對信用卡行業怎麼看,對這三家髮卡公司怎麼看。當他們走到第二塊草坪的時候,一路上聽了弗蘭克的話,巴菲特就已經明白,美國運通公司的卡相對於競爭對手有一種驚人的壟斷經營權,因此巴菲特決定繼續持股。等到後面的第9洞時,巴菲特對美國運通公司的長期發展前景變得非常看好,以至於巴菲特從最初的準備全部賣出轉變成了準備大量買入。
巴菲特馬上將這部分可轉換優先股轉換成了1 400萬普通股,在短短几個月內巴菲特又投資億美元繼續買入。1995年巴菲特再次增持,投資億美元買入億股普通股。1998年巴菲特又小幅增持108萬股,總持股達到5?萬股。至2004年年底,巴菲特所持股份佔美國運通總股票的,買入成本為億美元,總市值為億美元。巴菲特投資11年總贏利億美元,投資收益率高達倍以上。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四章 知己知彼(11)
這正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朋友一句話,勝做十年股。
巴菲特從美國運通股票上賺了70億美元,他自然非常感激他的朋友弗蘭克。但是他們倆共同的朋友喬治一聽,有意見了,他說:巴菲特,你真正需要感謝的人是我,因為是我安排了這場高爾夫球比賽,而且是我把你分到了弗蘭克所在的四人小組中。
看來真像歌中唱的:“朋友多了不發愁。”
巴菲特絕對不是一個只是把自己關在家裡天天看年報、看資料的書呆子,相反,他的朋友圈子很廣,這些朋友的建議給他選股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可見,在家研究靠自己,出門選股靠朋友,甚至是靠朋友的朋友。
有些公司,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不熟悉,我們的朋友也不熟悉,但股票市場的最大好處是,所有上市公司的資訊都是非常公開透明的。閱讀、研究有些公司的資料,加上調研,可以讓我們很有把握地對這家公司未來的發展做出判斷,對其價值做出計算,這些也可以歸入能力圈。對於這些公司我們肯定能用生活和工作中的長期經驗進行分析判斷,所以我們最終也可以將其歸入生活圈和工作圈。
生活圈、工作圈、朋友圈這三種圈各有不同,也各有交叉,合在一起,就構成了我們最熟悉的股票能力圈。
把我們選股的公司範圍限制在我們熟悉的生活圈、工作圈、朋友圈內,正是巴菲特選股的第二大戒律:不熟不選。
3。 不懂不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