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石成金的手指。
蓋茨的基金會有幾百億美元資金,為了進行資產保值、增值,也進行股票投資,蓋茨為此經常向巴菲特請教。
比爾·蓋茨向巴菲特請教得越多,對巴菲特投資思想了解得越深,他內心越是震驚:原來巴菲特的投資思想是如此簡單,但卻又如此有效,其中蘊涵著博大精深的投資智慧。在他真正瞭解了巴菲特的投資之道後,他才明白巴菲特之所以被稱為股神,並不僅僅在於他的投資能積累起鉅額財富,更重要的是在於他的投資思想。
2007年中國股市非常火,非常多的人衝進股市,每天新開戶的股民有好幾十萬,目前中國股民開戶總數已經超過1億,但大多數股民都是新手,不太懂股票投資。那麼就讓我們和比爾·蓋茨一樣,來向巴菲特學習真正的投資成功之道吧。
巴菲特的投資業績之所以能夠如此卓然出眾,一個最大的原因就在於他的投資策略非常與眾不同,我將其總結為三個不同:
第一,看的不同。
第二,想的不同。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一章 心中無股(2)
第三,做的不同。
那麼,巴菲特的所看、所想、所做,與我們普通投資者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1。 股神看的不同:不看股價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巴菲特的第一個與眾不同:看的不同。
股民們每天看得最多的是什麼呢?那還用問嗎,當然是看股價行情了。這兩年來股市很火,大家看行情都看到痴迷了,到了什麼程度呢?有些人甚至痴迷到打架。我聽一個證券營業部的經理說:有些股民為了搶一個電腦看行情,竟然打起架來。有很多人痴迷到染上股癮。
現在全社會都在關注網癮少年,他們一天到晚上網,打遊戲,幾天幾夜不上學,也不回家。其實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現在中國很多股民已經染上了股癮,他們一天到晚看行情,甚至每隔幾分鐘都要看一下,看不到就著急,股民的股癮比網癮少年的癮還要大,因為他們擔心看不到行情耽誤掙錢啊。
有不少人股癮大到嚴重影響工作。
我聽一個大公司的總經理說:2007年大牛市時辦公室是人人上班看行情、炒股票,辦公室成了營業部,經理的大辦公室那是大戶室,一般職員的大廳那是散戶間。大家下午3點收盤前不見客戶,儘量不出差,以免看不到行情,做不成股票。
我們大部分散戶,只不過管理著幾萬、幾十萬元的小資金,就這樣天天痴迷於看行情。那麼79歲的巴菲特管理著相當於幾百億、幾千億美元的鉅額資金,他一天到晚是如何看股票行情的呢?
這裡有一個真實的故事。
1989年,美國資產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是麥哲倫基金,其基金經理彼得·林奇專程去拜訪巴菲特,想看看比他管理的資金規模更大、業績更好的股神巴菲特是怎樣做投資的。
彼得·林奇吃驚地發現,巴菲特的辦公室不是在繁華的紐約華爾街,而是在美國中部的一個小城市奧馬哈,人口只有40萬人,相當於我國中部一個小縣城。
更讓林奇想不到的是,巴菲特管理的資產規模比他大得多,但公司總部員工卻少得多,只有11個員工。要知道,在世界500強企業排名上,巴菲特的公司規模比中國石化還要大。
彼得·林奇來到巴菲特的辦公室,推門一看,房間不大,只有20多平方米,左邊是一排書架,右邊是幾個檔案櫃,裝滿了上市公司年報等資料。
彼得·林奇左看看,右看看,上看看,下看看,越看,越納悶。“哎,巴菲特先生,你的辦公室裡怎麼沒有電腦,難道你不看行情嗎?”
巴菲特一笑:“我從來不關心股價走勢,沒有必要關心,而且也許還會妨礙我做出正確的選擇。”
林奇聽了直搖頭:“真沒想到,你管理著上千億美元資金,竟然根本不用電腦,根本不看行情。”
你肯定會問:那巴菲特要買賣股票時,他總得看股價吧?巴菲特當然看股價,只不過他只是每天看報紙時順便看看收盤價而已。
但他從來不會天天盯著行情,他看準一隻股票後,會打電話告訴證券公司經紀人在什麼價位以下買入多少,直到買到他想要的目標數量為止。
為什麼我們這些資金量很少的散戶天天看股價,而79歲的巴菲特管理著相當於幾千億美元的鉅額資金,卻一天到晚不看股票行情呢?
其實,看得越緊,反而表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