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這些男性話語者的口舌間翻覆變化。
重新檢閱這段歷史,有時不免會有一種異樣的感覺,唐朝歷代帝王都在竭力仿效太宗,然而真正繼承了太宗皇帝衣缽的(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彷彿卻是這個和李氏沒有絲毫血緣關係的幷州女子。
武則天,幷州文水人。關於她的出生之地,有利州(今四川廣元)和長安兩種說法,大抵是根據武則天出生之時其父在何處任職推斷的,然而論她的籍貫,算來應是幷州的。武則天本人便親口說過:“幷州,朕之枌榆”(枌榆,即故鄉之意)[1]。對於這片“龍興之地”,她顯然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多次親切接見當地父老鄉親,改幷州為北都,並仿效漢高祖劉邦惠及故鄉的先例,為當地百姓世代免除賦稅等等,稱她為幷州女子,也許更為合適吧。
一、青史誰書(2)
可能有很多人都已經知道,則天二字並非武則天的本名,而是來自於死後諡號“則天大聖皇后”,開元史官吳兢因做《則天實錄》,這是則天二字的最早出處。但這個稱呼並未流傳開來,在漫長的千餘年中,人們一般都以“武后”來稱呼她。武則天這個名稱,是近代才開始流行的。我很懷疑她是否會喜歡這樣的稱呼,如果她只是滿足於當太后、皇后,她這一生將會安寧得多,在下詔去帝號稱皇后的時候,她的心裡,想必是充滿了鬱悶和不甘的吧!在現代影視劇中,她的名字是“媚娘”,源於入宮之後太宗曾賜號為“媚”。而“曌”這個字,則是她覺得這個字型很氣派自己拿來用的了,有人因此認為她的本名必是“曌”的同音字,遺憾的是史籍中只記載了她喜歡“日月當空”這個字型,至今還未找到其他的旁證。[2]
按照中國帝王的傳統,武則天的出生,自然也給籠上了一重神秘的色彩。傳說著名術士袁天罡曾經給襁褓中著男裝的武則天相過面,預言她若為女子,必將為天下主。武則天的父親因此牢記在心,鐵了心要把女兒送到宮裡去“為天下主”。這個故事還有個更為古老的版本,袁天罡是給武則天一家人相面,但武則天已經四歲,並非襁褓中的嬰兒。對於武則天的姐姐,後來的韓國夫人,袁的評語是“之後必當大貴,但夫婿沾不了光”。接著是武則天,袁天罡要求武則天在地上走幾步,然後大驚:“可惜是郎君,若是女,當為天下主!”熟悉唐史的人會覺得這個故事很眼熟,若干年前,也傳說有個神秘的白衣人為李家相面,奉承李淵“公當大貴,且必有貴子”。然後評論四歲的李世民日後必將成就一番濟世安民的事業。如果把這位白衣人加上袁天罡這個名號,兩相對照,便會發現二者之間確有驚人的相似。何況,最早記述袁天罡事蹟的《感命錄》裡面並沒有這件事,後人懷疑這段記載乃是偽造,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當然,考據這類帝王出生靈異事件的真偽其實沒有多大必要。只要是真命天子,就算沒有高人相面,想必也會夢見下太陽月亮之類的,只是日本人原百代的《武則天傳》將這一事件渲染得十分神奇,認為是武則天日後遭遇困難仍能百折不撓過關斬將的精神支柱,個人覺得是不大可信了。女主天下的預言畢竟過於虛無縹緲,又能給一個深宮中的女子多少實質性的安慰和信心呢?武則天的野心,應該還是隨著身份地位的變遷而逐步升級的。所以,沒必要過分迷信命運的安排,只要走好了眼前這一步,也就為將來下一步打好了基礎。而武則天的女皇之路,便是從她以當朝勳貴武士彠之女的身份,入選貞觀天子的後宮才人開始的。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二、則天家事(1)
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說來也是一位傳奇人物。武家世代務農,到了武士彠這裡,不願再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毅然走了棄農經商的道路。武士彠為人精明,運氣也很好,經營木材生意正好遇到隋文帝晚年好大興土木,隋煬帝楊廣更是一位狂熱愛好基礎建設的君主。隨著大規模大手筆的土木工程接連不斷,武士彠的家財也就節節看漲[3]。然而他的社會地位並未隨之而水漲船高,在中古時代,商人位居四民之末(士、農、工、商),地位尚在農民和工匠之下,某日在東都洛陽得罪權臣楊素,武士彠毫無辦法,只能連夜逃回老家幷州[4]。金錢在權勢面前,竟然敗陣得如此之慘,縱有黃金萬斛不及當權者的冷冷一笑。這一場羞辱,若干年後由他的女兒報復回來,當時已是大周朝女皇的武曌特地下旨,楊素兄弟子孫世世代代不得為京官,理由是他挑撥楊勇楊廣兄弟不和,對於隋帝國的覆滅負有完全責任。大周朝的女皇竟然為隋朝的廢太子楊勇打起抱不平來了,這實在是件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