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部分(2 / 4)

小說:最後的三國 作者:希望之舟

已經被壓縮到了黃河西岸一帶,蜀軍的諸路人馬一直迂迴前進,如同驅趕羊群一樣,將齊萬年的部眾趕到了死衚衕裡。

寒冬來臨,在塞北高原上奔波了近半年的氐人部落此刻缺衣少食,已經是漸入困境,這個冬天必將他們最難捱的一個冬天了。

“大首領,我們過冬的糧食匱缺,禦寒的衣物全無,再不想辦法的話,恐怕這個冬天就無法熬過去了。”謀士許放面帶憂慮地對齊萬年道。

齊萬年有些無奈地道:“我能有什麼辦法,蜀人一直苦苦相逼,不將我們致於死地絕不罷休,這半年來一直處於逃亡之中,根本就沒有籌措糧草的時機,傳令諸營,想盡一切辦法,也要熬過這個冬天,等到明年開春之時,一切便可好轉。”

許放道:“大首領,依卑職之見,不如向蜀人稱臣求和吧,這仗如果再打下去,我們氐人恐怕真得要拼光了。”

齊萬年勃然大怒道:“我與劉胤誓不兩立,要我投降蜀人,絕無可能!”齊萬年一聽投降求和,頓時一付苦大仇深的模樣。

郝元度此時道:“大首領,現在看來,這河西已然是呆不得了,不如東渡黃河,投奔漢王,如今漢王在幷州起事,聲勢浩大,勢力已擴及並、冀、青、幽數州,如果大首領率眾東渡,漢王必然欣喜,自會厚待於大首領。”

郝元度是河西匈奴,漢王劉豹亦是匈奴人,同祖同根,如今劉豹在幷州起事稱王,同為族人的郝元度自然是密切關注著的,並曾派人暗中與劉淵取得聯絡。如今眼看著齊萬年無法在河西立足,於是郝元度便蠱惑齊萬年渡河投奔劉淵父子。

齊萬年眼前頓時一亮,劉胤在河西逼得他無處容身,而郝元度的建議無疑給氐人又重新提供了機會。

“東渡黃河!”(未完待續。)

第753章 北上還是東渡?

北地胡的叛亂隨著氐人的東渡劃上了一個句號,黃河幾字型流域以內的這片疆土,又重新回到了大漢的懷抱,儘管這片人煙稀少土地近乎荒蕪的疆土迴歸只具有象徵意義,它不可能為蜀漢朝廷提供任何的賦稅來源和兵員補充,但這片土地的迴歸,還是讓所有的蜀漢人感到歡欣鼓舞。

最為重要的是,這片一直由羌胡所佔據的疆土對關中是一個重大的威脅,在東線面臨與******對峙的局面,而北線則一直承受著羌胡不斷地滋擾,關中的安全始終得不到確切地保障,這也是劉禪遲遲不願遷都長安的重要原因。

秦國之所以強大,就是因為它擁有超乎安定的關中,秦國的勢力,一直向北延伸到了河套地區的九原郡,豐饒而富庶的關中始終沒有受到任何的滋擾,秦國才有機會攢聚國力,進而掃滅六國,一統天下。

但漢末以來,匈奴、鮮卑、羌胡等勢力不斷地南侵,漢人的疆域也不斷地向南退縮,整個關隴地區再無半寸寧土,秦漢時代的輝煌,早已是蕩然無存。

此次劉胤蕩滅北地胡,最大的現實意義就在於為關中提供一個安定平寧的環境,為蜀漢爭雄天下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劉胤恢復了上郡的設定,郡治設在高奴,錄屬於雍州管轄,並在雕陰、定陽、膚施、陽周等地設兵駐守,針對上郡境內沒有漢民居往的情況,先期採用屯田的辦法,並在後期陸續地向上郡移民,將上郡打造成關中北部的一道屏障。

屯田營的勞動力暫時倒不太缺,畢竟和羌胡的幾次戰役,俘虜甚多,將這些戰俘編入屯田營,一方面可以減輕蜀軍的糧草負擔,另一方面,也可以為蜀軍的後勤保障提供幫助,達到廢物利用的目的。

隨著北地戰事的結束,雍涼境內的羌胡勢力基本上被肅清了,擺在劉胤面前的,是新的戰略安排。

針對下一步的戰略安排,蜀軍諸將之中也產生了三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是支援北上河套,蜀軍攻佔河套,就等於是恢復到當年強秦的疆土,坐擁雍涼益三州之地,有著天下的半壁疆土,那可是秦國統一六國的基石,如果蜀漢能做到這一點,將來中原逐鹿,必可佔據優勢。

第二種意見是支援東渡,趁著匈奴人佔據幷州的機會,進入幷州,只要能滅掉匈奴,就可以佔據幷州,而幷州之地高屋建瓴,無論是東取冀州還是南下中原,都佔據著絕對的地利優勢,東渡幷州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為爭雄天下奠定優勢,而現在無疑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第三種意見則是暫時歇兵,休養生息,現在中原混戰不休,正是蜀軍坐山觀虎鬥的良機,多募兵,廣積糧,為爭霸天下打好基礎,等到晉國和匈奴諸胡鬥到精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