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地沉重,作為敵對關係的蜀國,這個時候無疑是趁火打劫落井下石的好機會,如果蜀國處於同樣的境地,羊祜自認為自己包括司馬炎在內,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在這個時候動手,這畢竟是消滅宿敵的天賜良機。
但劉胤似乎並沒有這個念頭,甚至主動地提出了停戰議和,當時羊祜在函谷之時見到劉胤派來的使者,都深感莫名,儘管事後羊祜也得知北地胡人叛亂,劉胤的後方也不甚穩固,劉胤提出議和似乎也是為了消除後患。
這後來基本上成為了晉國上下比較一致的看法,劉胤暫時沒有選擇東進,是因為關中後院起火,劉胤自顧不瑕,焉有餘力進攻關東?
但羊祜對此卻有不同的看法,北地胡的叛亂誠然不假,但叛亂的區域侷限在渭北,並未對關中構成致命的影響,劉胤放棄大好的東進機會,只為一個攘外必先安內?難道一個北地胡,要比整個中原還要大嗎?以劉胤的眼光,應當不會這麼短淺,放著唾手可得的天下不要,只為平定北地胡的叛亂,這確實是令羊祜有些想不通。
而形勢的發展也符合羊祜的看法,劉胤很快地平定了北地胡的叛亂,而晉國對匈奴人的叛亂卻一直是束手無策,戰事陷入膠著。這個時候劉胤出兵了,他並沒有選擇從潼關東進,直搗洛陽,而是軍渡過黃河,攻打匈奴人的老巢,如此作為,更讓羊祜疑惑不解。
是劉胤要遵守雙方所簽訂的停戰協定?那純屬扯淡,這一份沒有約束力的協定其實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