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2 / 4)

小說:最後的三國 作者:希望之舟

個層次上,誰也不肯後退半步,勝則佔據蜀地,敗則一無所獲,顯然鍾會和陸抗都不願意損兵折將兩手空空地回到都城去。就算是拼盡全力,也要一決雌雄。

至於議和,雙方平分蜀地,那完全就是一個笑話,鍾會和陸抗心中,都是以拿下整個益州為目標的,半個益州對二人而言,都沒有意義。

魏國吞併掉益州。就等於是開啟了吳國的西大門,共擁長江之險。為下一步的一統天下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的。吳國全取益州,則可實現當年諸葛亮的宏偉藍圖——不,比諸葛亮的藍圖更宏偉,諸葛亮所希望的是地跨荊益,一旦天下有變,兩路出兵。一路北出關隴,一路東出荊襄,天下可定。而吳國得了益州,無疑是牢牢佔據了半壁江山,比諸葛亮的構思更宏大。不但可以兩路出荊益,還可以三路出淮南,問鼎中原,指日可待。

所以議和與雙方而言,都是與虎謀皮,鍾會和陸抗都算得上是野心勃勃的人,不拿下整個益州勢不罷休。

蜀中的這場大戰,不光比拼的是主將的智謀,軍隊計程車氣,而且還是包括後勤在內的諸多較量,大戰曠日持久地拖延下去,對雙方脆弱而漫長的後勤補給線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魏軍的補給線比吳軍更為漫長,北起關中,從子午道或斜道入漢中,再經陽安關、劍閣進入蜀中,進入蜀中之後則還需要繞行汶山道,才能將糧草輜重運抵成都,整條後勤補給線綿延數千裡。古有千里不運糧之稱,魏國也就是底蘊深厚,不惜一切代價地將糧草軍需源源不斷地送抵成都前線,如果是蜀國,早就被後勤運輸給拖垮了。

魏軍的補給線雖然漫長,但由於處於崇山峻嶺之間,又是大後方,倒不用擔心吳軍前去劫道阻攔,鍾會暫時無後顧之憂。

不過鍾會卻對吳軍的後勤運輸線起了意,他派田續繞道迂迴攻克了郪縣,意圖東取廣漢、德陽,截斷涪水上的吳軍水路運輸通道。雖然魏軍並沒有與吳軍相匹敵的水軍,但鍾會認為涪水不併太寬,只要魏軍可以控制涪水兩岸,便可以達到截斷吳軍水路交通的目的。

從這一點來講,鍾會的想法倒是和當初劉胤所想的不謀而合,只是由於黃皓在背後腿,蜀軍才坐失了反敗為勝的機會。

目前涪水的水路運輸通道支撐著整個吳軍運糧通道,一旦有失,不光是涪城的守軍無糧,就連整個參與成都會戰的吳軍主力也必將陷入絕境。魏軍攻克郪縣,讓陸抗真正感受到了威脅。

更何況成都會戰打了一個月,吳軍在步騎作戰的上劣勢盡顯,戰事拖遲下去,形勢對吳軍而愈發的不利,在成都擊敗鍾會,拿下蜀都的計劃最終還是落空了,為了避免全軍覆滅,陸抗不得不引軍後退,兵分兩路,一路北退雒城,一路東退廣漢,放棄了成都之爭。

不過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吳軍雖然未能全取成都,但在雒城交鋒之中,打了一個多月的街巷戰,將魏軍逐出了雒城,一舉扭轉了吳魏雙方在雒城各佔一半的局面,同時形成了涪城、綿竹、雒城三點一線的防禦體系,牢牢地控制著成漢大道中間的這一段,向北威脅劍閣,向南虎視成都,直讓鍾會如梗刺在喉。

現在鍾會雖然獨佔成都,但那不過是廢墟一座,只有象徵意義,糧道繞行汶山,迂迴曲折,補給困難,讓鍾會苦不堪言,只有打通成漢大道,才可能使糧道暢通,為進一步控制整個益州創造條件。(未完待續。。)

ps: 下一章估計會晚一些更新,大家不必等了。

第280章 三國混戰

成都之戰的結束並不意味著蜀中戰事的結束,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魏國大軍兵分三路,一路由北向南進攻涪城,一路由南向北進攻雒城,一路由東向西進攻廣漢、德陽,把整個戰火燒遍了蜀中平原。

與野戰不同,據城而守的吳軍雖然陸戰能力不及魏軍,但依靠堅固的城防,還是可以明顯地扼制魏軍的攻勢,雙方大體上兵力相差不多,所以戰況激烈,戰事膠著,陸抗也暫時守住了既得利益。

這注定是一場長期而艱苦的拉鋸戰,較量的就是雙方的綜合實力,吳國十五萬大軍入川,幾乎要佔據了吳國總兵力的一半,魏國先後派遣二十三萬大軍入川,也動用了超過百分之四十的軍隊,雙方在蜀地集結重兵,完全是一股大決戰的氣勢,在雙方看來,誰爭得了益州,誰就擁有了一統天下的資格。

至於逃逸到南中的蜀漢殘餘力量,則被雙方選擇性地無視了。

當然也不是完全無視,可是蜀中戰況呈膠著,無論是魏方和吳方都無力也無法顧及南中,不過在他們看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