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在淮河上搭起了浮橋,雖然在搭建浮橋的過程中,遭到了吳軍反擊,但黃崇沉著應戰,大量地調集弓箭兵,集中火力,對南岸之敵進行箭矢攻擊,射殺了不少的吳兵,清理了修建浮橋的障礙。
浮橋建成之後,漢軍透過浮橋,源源不斷地開進到了淮河南岸,將淮陰城團團地圍困了起來,便在隨後對淮陰城發起了強攻。
淮陰守軍雖然是拼死抵抗,但終究還是寡不敵眾,堅守了五六日之後,西門率先地被漢軍所攻破,漢軍從西門入城,很快地就控制了全城,守軍大部被殲,守將也被俘。
拿下淮陰之後,黃崇率軍是長驅南下,攻打江北重鎮廣陵。
除了黃崇這一路人馬之外,攻打壽春的蔣斌,攻打弋陽的牽弘,攻打江夏的王頎這三路人馬,都要面對搶渡淮河這個難題。
淮河說寬不寬,說窄也不窄,如果使用船渡的話,這四路人馬同時渡河,所需要的船隻數量是極為驚人的,所以在準備行動之間,搶渡淮河就設計了使用浮橋這個方案,計劃每一路人馬,至少要架設三座浮橋,那麼四路人馬,就需要同時架設十二座浮橋。
所以在先前的準備工作之中,浮橋便是一個前提先決條件,最先進行了充分地淮備,等到渡河之時,建造浮橋的所有物件都已準備停當,浮橋搭建的速度也是相當地快。
就算象東路黃崇那樣受到吳軍的攔阻,這種狀況也發生在了壽春和弋陽河段,不過事先漢軍都做過應急預案,並且為此進行了多方的操練,為了掩護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