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1 / 4)

—— 《史記•補三皇本紀》

古者民茹草飲水,採樹木之實…… 於是神農乃始教民播種五穀,相土地宜燥溼肥墝高下,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

—— 《淮南子•修務訓》

光陰荏苒,斗轉星移。轉眼間,時光的風影讓鳳凰嶺又歷經三個年頭的風風雨雨。日升月落的幻變中,倉頡在神鹿部落琢磨、研究象形字的同時,不僅跟著祭司姜緲學會了骨笛吹奏之法,而且還長成英俊魁梧的八尺漢子。

豔陽高照的春日,天空碧藍如洗。頭纏皮繩身穿豹皮褂肩挎弓箭的倉頡,騎著白馬賓士在蒼蒼山道。馬上,倉頡仍揹著他很少離身的皮囊,插著短銅劍的腰上,繫著一件較新的麻裙。此次出行,他是去圓心中之夢,想見見名震天下的神農炎帝大酋長。壯實的黑虎,仍奔跑在倉頡馬後。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中,有條細長被人踩出的草叢跡痕依稀可辨,於是,倉頡循著這條不易被人察覺的小道策馬前行。幽寂的林中,不時有猿鳴傳來……

幾日後,倉頡騎馬終於奔到渭河平原。此時,從黃土塬鳳凰嶺來到渭河平原的倉頡,滿眼都是新奇之景:廣袤的平原上,沒有更多高大的山巒和森林,而是一望無際的粟苗田和綠油油的菜蔬地。一些穿著羊皮褂的族人在田地中忙碌,有的在播種,有的在用鶴嘴石鋤刨地,還有些族人用繩拉著骨耜或木耜在犁田。小河邊,一些小娃崽手裡拿著長長細竹竿,戴著編織的小竹笠在牧鵝。倉頡躍下馬來,牽著馬慢慢觀賞他從未見過的景緻。

倉頡遠遠望去,渭河平原散落著一些零星的大小不一的村落。而村落都建造在臨水的不是太高的臺地上。炎帝部落的族人雖大都仍居住的是坑屋,但坑屋的規模和質量卻比神鹿部落的坑屋大許多和好一些,村落中土屋的數量也比神鹿部落多些,而一些土屋的屋樑結構已使用了榫卯技術。最令倉頡興奮的是他發現了一座不大的燒製陶器的窯場。隆起的冒著柴煙的窯場,是他平生第一次看見了燒製陶器的地方。

興奮中的倉頡走著、看著,忘記了疲勞和飢餓。遠處一個小村落旁,傳來一陣雞鴨的歡叫聲,倉頡聽了聽,牽馬走了過去。土屋旁,一位頭挽髮髻,穿著羊皮褂三十多歲的大嬸正給竹柵欄中的一群雞鴨餵食。倉頡驚異地發現,爭食的雞鴨卻是一群翅膀被拔掉羽毛的傢伙。倉頡終於明白炎帝部落的族人是如何開始訓養家禽的,於是,倉頡競情不自禁笑出聲來。

養雞大嬸聽見倉頡的笑聲,隔著柵欄,養雞大嬸和顏悅色地問:“口歪,漢子,你是遠處來的吧,喝水麼?”

倉頡答道:“大嬸,謝謝您,我不喝。請問,這裡是炎帝部落麼?”

“是啊,這裡是炎帝部落。” 大嬸說。

倉頡想了想,又問:“炎帝酋長住哪?我想拜望他。”

這時,養雞大嬸仔細打量倉頡起來。或許是一臉誠意的倉頡獲得了大嬸的信任,稍後,大嬸指著遠處聳立的木質大殿對倉頡說:“漢子,我們炎帝酋長就住在陳倉大殿裡。實話告訴你吧,我們酋長可是大忙人,不知你能不能見著他。”倉頡謝過大嬸,躍上馬背,直奔陳倉大寨。

和煦的春風,彷彿是一條漫溢大地的芳香之河,將愜意的感覺和喜悅注入倉頡心中。打馬揮鞭的倉頡,轉眼間便來到渭河平原簇新的城邦——陳倉。這是一座沒有防獸大溝壕還未修築城牆的城邦。城中有一座高大的木質殿宇,圍繞殿宇散落著無數間土屋和坑屋。在大殿牆外的泥地上,一排較為整齊的土屋和坑屋錯落有致的組成了所謂大道。今日,恰逢陳倉十日一次的“日中為市”日子,所以,大道兩旁的土屋和坑屋前,湧動著大批來換貨的人們。

陳倉集市上,穿著皮褂繫著麻裙、皮裙或草裙的人們遊走著。他們有的牽馬,有的手拿獸皮,有的懷抱山雞、野兔,有的牽著山羊,還有的搖著骨珠項鍊,有的坐在道旁守著自己的藥草或陶盆、陶罐等物。大家不時高聲吆喝:“換貨、換貨、誰換我的貨喲……”

牽馬的倉頡,在集市穿行,饒有興趣地看著這新奇的換貨人群。黑虎東張西望,不聲不響緊緊跟在倉頡身後。這時,一滿臉橫肉高大威猛的漢子,扛了幾把較長的銅刀在集市上喊叫:“換刀換刀,誰換我的新式銅製兵器…… 誰換哪?”倉頡看了看那扛著銅刀的漢子,欲上前搭話,想了想,還是忍住了。

東遊西轉的倉頡終於來到木質大殿前。倉頡站在土牆外,仔細看了看大殿,這是一座建在石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