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2 / 4)

小說:東河集 作者:團團

的老鼠;當然;曲終奏雅;這東西還是被人消滅了。這方面的影視作品大約很多;一般皆視為荒唐無稽之談;殊不知這就叫生物工程;確實是與人類關係極大的。

南美洲的作家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小說中寫過一個情節;某人透過和他的女人多多的愛就能使他的家畜奇蹟般多多地繁殖;這種牧民般的想象;在生物工程看來;並非辦不到;那第一個產品不就叫做多利羊嗎?誰能說這種羊兒不可以“多利”地遍佈大草原呢?只不過還沒有報道說,這種羊兒的肉,誰試吃過沒有?好吃不好吃?吃了怎麼樣?

春的話語

且看這段古語: 東風解凍了,南雁北飛,人們都到東郊去迎接春的到來。地氣上升,天地和同交泰,草木復甦繁生。這樣的時候,當特別禁止伐木,也不要打鳥,不要獵殺幼小的動物。除非不得已要抗擊侵略,春天不該興起兵革。化生萬物的,當然是天,但讓萬物能夠自在生長的,只能是人。維護大自然的完整,是人的責任。人本身也要有人來維護,所以就立官,但官多了卻反而有害。人也要注意保養自己,聲色滋味這些東西,如果不利於人身的健康,就應當放棄。這個道理,對於從上到下一切的人,都是一樣的。所以,肥肉厚酒,可以爛腸,皓齒明眸,也是利劍。人應當重視自己個體的生命,即使拿天子的地位來換你的生命,你也是不能同意的。生命一旦失去,就不復存在了。所以,人是不應當跟自己的性命為難的,縱慾,就是倒行逆施。對於生命,人要重己,對於天下,人要為公。得天下者,是由於為公,失天下者,是因為偏私。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是天下之天下。所謂治理天下,其實就是要治出個天下為公來。你看天地,哪一樣不是它所生育的?但是它卻並不據為己有。萬物承受著天地的恩澤,卻處在不知不覺之中,這正是天地的偉大之處!天地是無私的,日月是無私的,四時是無私的,人也應當無私。無論是治國、無論是舉賢,都要無私。

這段古語,從對大自然的保護,說到人的自身保養,從人的個體,關愛到人的社會,循循善誘,諄諄教誨,提醒人們應當怎樣,不能怎樣。它的題目叫做“孟春記”,我們可以意譯成“春的話語”。它出自2240年前問世的一本中華典籍《呂氏春秋》,是秦始皇的相國呂不韋主編的。“孟春記”是其第一卷;這種以季節為綱,論述天人之際大道理的,底下還有仲春記等十一卷,此外,還有“覽”、“論”十四篇。以“孟春記”來說,其開頭的一章“孟春”,是抄自《禮記》,這是作為“天”籠罩在上、作為一種大前提放在前面的,以下的“本生”、“重己”、“貴公”、“去私”四章,就是本書作者在“孟春”題下的發揮了,從這些小題目即可窺見,思想來源綜合了孔儒與老莊,把一種可貴的人本主義,與治國平天下的道德風範、社會理想結合為一體。

郭沫若說,《呂氏春秋》的內容,恰與秦國的政治傳統相反,更與秦始皇的作風相沖突。確實,宋人就說過,這本書作出來,“所以譏始皇也”,譏就是教育的意思。明代的方孝儒也說過,這本書“切中始皇之病”。不過,對這些評語大約也是要有分析的,此處不表。

呂不韋為什麼要“極簡冊,攻筆墨,採精錄異,成一家言”,編寫出這本書來呢?僅以“孟春記”來說,它藉著春天的話題,對秦始皇灌輸正確合理的治國思想,在那字裡行間,我們彷彿能體會到呂不韋對秦始皇有著父親般的良苦用心。史書有呂不韋是秦始皇實際上的生父的說法,如其是真的,那麼,呂不韋編寫此書,就是出於一種最深沉最正確的父愛了,又因為他要加以教導的兒子非同一般,是一個皇帝,所以這最深沉正確的父愛也就像聖人之心一樣。

從“孟春記”內容可以想見,如果秦王朝按照《呂氏春秋》的指導去做,雖不至於傳之萬世,也決不至於二世而亡。當然,其二世而亡的原因是複雜的,不是這篇《孟春記》可以詮釋。“孟春記”陳述的,含有超越時代社會的某些真理,因為它本身是在天人之際的一種普遍性上立論的,所謂“上揆之天,下驗之地,中審之人”,涉及到了有關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好多基本問題,如今的“生態環境保護”、“反對單極世界”,還有關於“轉基因食品”的爭議,等等,彷彿都早已在它的論指之中,它所持的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有益於人類生存的道理,核心是天人合一、崇尚自然。

“居移氣”

魯迅在《“京派”與“海派”》一文裡寫道,“居處的文陋,卻也影響於作家的神情,孟子曰:‘居移氣,養移體’,此之謂也”。他在《漢文學史綱要》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