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素問•;上古天真論》曰:“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慾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世,被章服,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天人合一是陰陽平衡的至高境界,《內經》中“形與神俱”、“形神合一”、 “提挈天地,把握陰陽”,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延伸和具體應用。達到這一境界的人,將會發生生命的根本變化,此類人不但能活過天年以上,而且過了天年“神氣”不散,(奇*書*網^。^整*理*提*供)即兩個生理系統一直保持一致。中醫裡專門講述了此類人不同凡響的生命奇蹟。
《素問•;上古天真論》曰:“餘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關於真人,莊子曾在著作中用了大量篇幅來描述,例如“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左一豎心右一粟),入水不濡,入火不熱……古之真人,其夢不寢,其覺無憂,其息深深……”這是多麼輝煌的人生啊!我們相信這是真實的。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110
陰陽分離
儘管“天人合一”可以改變生命的法則,使人健康地活到天年以外。但無論多麼長久,人總是要死的,宇宙中的星系也沒有永遠存在的道理。當死亡來臨的時候,人體中的雙子星座就解體了,陰陽分離了,“陰陽離訣,精氣乃亡”。
死亡一直是人們心頭永遠揮之不去的陰雲,在生死兩極中,其實人類對死亡的痛苦、恐懼,要遠遠大於對生的讚頌、感激。孔子曾無限感嘆地總結說:“除死無大事!”這個世界上再沒有比墳墓更能激發哲學家智慧的東西了,當面對著一片片墳瑩的時候,那些具有超絕大智慧的人,只要低頭沉思一會,就能感悟到宇宙、人生變化發展的真諦。假如這個世界上沒有墳墓,恐怕我們直到今天也不會有任何形式的哲學。
為了掃去人們心頭的這塊陰雲,不知有多少人苦求索。佛陀為了這個問題,曾度過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六年:每天以植物的果實和青草為食,有時甚至以動物的糞便度日。由於長時間的飢餓,他變得憔悴不堪,瘦骨嶙峋,座下的印痕只有駱駝蹄子一般大小,身上的發毛紛紛脫落,遠遠望去就像是一段枯朽的樹木。
那麼,什麼是死亡呢?《黃帝內經》各篇在討論陰陽關係時,許多都涉及什麼是死亡的問題,例如《生氣通天論》曰:“生之本,本於陰陽……此壽命之本也。”意思是生死的根本在於陰陽,《陰陽別論》進一步說:“別於陰陽,知生死之期。”意思是瞭解了陰陽就瞭解了生命的本質,也就知道了生死的秘密。
按照中醫兩個生理系統的理論,人類生命的終結很可能存在第三個標準,即兩個生理系統都死亡、崩潰、解體之後,才是真正的死亡來臨,任何一個生理系統的消失,都不意味著生命的結束。
當藏象系統消失時,解剖生理系統很可能繼續存在,“(人)百歲,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此時的人體依然是活著的,不能認為生命已經終結。儘管此類人不是多數,但在界定死亡時,我們必須加以考慮。
當解剖生理系統死亡時,我們同樣不能認為生命就從此終結,上述關於經絡可以離體而存在的實驗證明了這一點。此時,作為人類生命的一部分——藏象系統依然存在著,它還活著,如果將解剖系統的死亡作為一種標準,那是對生命的不尊重。一般來說,解剖生理系統的消失要早於藏象系統的消失,而這類人在社會上屬於絕大多數,他們陽氣未盡,天年未到,卻因種種原因而解剖生理系統死亡了,只留下藏象系統孤立的存在。
因此,只有當兩個生理系統都消失以後,才是生命的真正完結。任何一方的解體,都不能作為科學的死亡標準。科學的死亡應該這樣來計算:出生年加上120歲等於死亡。如果一個人40歲解剖系統因意外而死亡,那麼要等再過80年才能宣佈他真正死亡。
根據中醫理論推知,陰陽分離應該有三種情況:
陰陽同時分離 這是一種理論設計上的最佳狀態,即人的先天之精可以保證均勻耗散到人的天年,大約120歲左右。當天年來臨時,先天之精正好耗散殆盡,而肉體器官也到了崩潰之時,肉體生命與精神生命分離,完成一個生命的全過程。但理論設計方案不可能被大多數人做到,因此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