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是河東巡鹽御史,負責著整個山西陝西的鹽務,是現在大明兩淮、兩浙、長蘆、山東、河東五個都轉運鹽使司,監管鹽政的四大巡鹽御史之一,(山東、長蘆兩個衙門一套班子)他剛開始設立的時候,只是巡查鹽務,不負責其他事情,原則上,真正的大明鹽務是都轉運鹽使司(簡稱“運司”)這一鹽務管理部門。運司長官都轉運鹽使(簡稱“運使”)秩從三品,負責管理一個鹽區的鹽業產、銷事務,有專建之官衙和龐大的僚屬。
為獲得穩定而豐厚的鹽利收入,明廷推行嚴厲的食鹽專賣制度,訂立了嚴密且殘酷的打擊私鹽的法規。然而卻沒有設立任何專門針對運司的監督機構,運司的權力缺乏制約。鹽業專賣制度下的鹽政一直被視為利藪,加之王朝進入中期後吏治問題開始凸顯,在缺乏監管的情況下,運司成了“尤為汙濁”之處,上下分肥,奸弊百出。
另有一些權貴和民間力量參與其間,他們或販運私鹽,或私自煎煮,以取暴利。在此情形之下,鹽利收入勢必受到影響,派官監管鹽政、禁治私鹽勢在必行。監察御史因擁有監察、彈劾權,且人數眾多,遂日漸成為明代穩定的鹽業監察主體。派遣御史巡視鹽務的做法在明初便已出現。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巡鹽御史的權力經歷了一個發展、擴張、穩定的過程之後,才成為各地實際上的鹽政管理者,不但有監察考核運司官員、巡捕私鹽、而且還管理河道、完善鹽務管理四個方面,幾乎涵蓋了鹽務管理的所有環節,並且有了自己獨立的武裝,叫做鹽卒,反倒讓運司成了他的附庸。
惡補了這些之後,讓趙興感覺,這次自己面對的是一個龐大的勢力,是一個有著自己武裝的龐然大物。看來,自己選擇完成自己任務的方向目標有些錯誤了。
但要想給三邊將士發放糧餉,尤其是還要沒有遺患,再加上自己也要給自己一手打造出來的王盡忠的隊伍,找到一塊長久的收入來源,還就只能啃下這個時代天下最賺錢的行業。
現在趙興開始思考,自己得怎麼樣啃下這塊硬骨頭,還不能蹦了自己的大門牙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