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趙興公佈西北的孫傳庭,準備將原先近百萬的西北大軍,裁撤到僅有十五到三十萬,所有的人,都露出了不可置信的表情。
“孫傳庭也並不是一味的為了表功,也不是專門的為迎合我和皇上,這是他經過精心計算的結果。”趙興這樣表述著孫傳庭的決定。
然後掰著手指頭給大家算賬:“孫傳庭的計算方式是,他負責的九邊七個鎮一個鎮設立五千人馬,就足可以固守任何一座邊城了。”
這一點大家知道,漢人的軍隊善於守衛,這是天下皆知的。只要將士們決心守住某個城池,就絕對不會丟失,往遠了說,漢有十三勇士守西域,宋有釣魚臺上帝之鞭,只要軍心士氣在,在漢人的手中,就沒有丟失的城池。
所以大家都認為,只要有真正的精兵五千,即便十萬蒙軍也絕對撼動不了大漢的任何一個城池。
“然而光守城是不能獲得最終勝利的,所以孫傳庭準備一支十萬人馬的機動精銳,他們必須是身強體壯足額滿員,而且武器裝備雖然不一定比我北鎮撫司的兄弟們好,但只要能達到王盡忠的程度,就足可讓整個九邊,不管是蒙古人還是建奴,都不敢正眼看一眼。”
這樣的狀況下,孫傳庭絕對不是豪言壯語,而是放任在座的任何人,都會做到的。
“然後,他再編練一支五萬人的軍隊,作為機動,專門對付流寇,他有信心在5年之內,將整個西北的流寇徹底殲滅。”
這一點,別人不信,但趙興信,因為想當年,孫傳庭這是按照他的思路走,不過是編練了3萬人馬,就足可以掃蕩流寇。
只可惜,那個時候,孫傳庭沒遇到趙興。而崇禎皇帝,也沒被趙興所改變,就在孫傳庭想要練出3萬人馬,掃蕩整個山陝的時候,超切的崇禎皇帝,卻逼迫著他帶著沒有編練完成的軍隊,出擊陝西潼關,最終是功虧一簣。
但現在歷史不管大改變還是小改變,畢竟還是改變了。原先朝廷裡沒人的孫傳庭,空有滿腔的計劃和抱負,卻沒有人支援他。現在好了,不說他已經拿下了運城的食鹽稅賦,足以養兵。最關鍵的是,他所有的想法,都得到了朝廷舉足輕重的趙興的支援。
“用原本00萬人馬的錢糧,來養活十五萬,這本來就不需要朝廷再額外撥付錢糧,單單原先的數額就夠了。然而,卻有了本質的變化,這十五萬人馬,不但不會再出現譁變和饑饉,更能擋住蒙古女真,還能平滅流寇。”
這樣的計算,所有的人都心裡佩服。
“而同時,洪承疇已經和孫傳廷研究好了,只要孫傳廷手中有這一隻0萬人馬的流動軍隊,在山陝,也就再沒有必要保留那些根本沒有任何用處的衛所軍隊,所以,洪承疇已經上書朝廷,裁撤山陝的衛所三十萬。將軍戶取消,將軍戶放歸,允許他們自謀出路,這對軍戶來說,也說一個德政,也說一個解脫。”
這就是一盤活全盤活,所有的人都看到了希望。
“當然,地方上沒有軍隊是不可能的,洪承疇有些冒進了,所以我決定,將三十萬山陝衛所軍隊,壓縮到5萬,作為震懾地方的武裝力量。”
這才是權宜之計,考慮的相當周全。
“當然了,這裡大家會擔心一件事情,那就是將這些軍隊裁撤下來,是不是又會出現裁撤驛站那樣的結局?”
這也是有識之士擔心的問題。
想當年,裁撤驛站的時候,出現了一刀切,結果就是讓整個西北5萬驛卒,失去了生計,而連帶著他們身後接近70萬的家屬,斷絕了生路。最終是,這些受過軍事訓練的驛卒,鋌而走險,成了農民軍的主力,就比如說李自成。
“這一點我已經考慮過了。”趙興立刻打消了大家的疑慮:“裁撤驛站,那是實打實的奪人飯碗,逼人上絕路。但是,我們裁撤衛所軍隊,卻根本不同。第個,本來衛所,就人浮於事,其中的空額幾乎佔據了一大半,我們不過是將那些空額擠出去。還有一個,就是解放那些軍戶,給他們自由。”
這才是關鍵中的關鍵,只要實行了這個政策,那些被淘汰出去的將士,不但不會反對,而且會歡欣鼓舞,感恩戴德。
大明朝廷,實行的是戶籍制度,這剛開始的時候,這種制度是深受歡迎的,也為穩固整個局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凡是所有的事情,都怕一個但是。
明朝戶籍制度將全國戶口按照職業分工,劃為民戶、軍戶、匠戶等籍,民戶務農,並向國家納農業稅、服徭役;軍戶的義務是服兵,匠戶則必須為宮廷、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