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師傅是謹慎的,他知道,在這次大勝之後,就要有一次大清洗,畢竟,出了這麼大的事,一百五十年,京師不見敵人的情況下,卻讓建奴直接打到了城下,肆虐京畿地區五個月,總是要有人為此負責。
但這事,是不能在朝堂上談的,因為那將又是一場牽連,又是一次災難。所以,孫師傅以他無上的威望,在京城,在朝堂之外,邀請了所有這次大戰有功的人,先以召集軍事的名義,召開一個會議,定下背鍋俠。
他是冒著絕大風險的,但也是最為國朝考慮擔當的。
“我們不是勝利了,其實我們是失敗了。”趙興接了孫承宗的話,開始他的說法。
沒有人反駁他的喧賓奪主,其實,趙興的官位是其次,主要是這次京畿保衛戰,趙興太搶眼了。能有今日的結果,所有的人,包括看趙興不順眼的盧象升,也不得不承認,沒有趙興,這次的危機不知道到會壞到什麼程度,沒有趙興,大家不知道後果將是什麼樣。
孫承宗所請的雖然有東林,有閹黨餘孽,有被輕賤的武將,有天下官員公敵,但所有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標籤——愛國。
所以,最被大家所牴觸的錦衣衛,也就不是錦衣衛,而是一個平等的,大家一起商談大事的趙興。
“我們的大明第一失敗在,遼西的築磊政策。”說這話的時候,趙興歉意的看了下孫承宗和祖大壽。
孫承宗面露愧色,因為他是這個鑄磊策略的始作俑者。
也是後世評定的大明第一罪人。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他放棄了熊廷弼的主動出擊的策略,開始施行築磊方略,而且在他巨大的影響下,這個政策一直被他的倆個學生,天啟和崇禎所尊崇。
而豈不知,最成功的防守是進攻,雖然當時大明在薩滸之戰後,明軍對建奴已經畏敵如虎,但並不是沒有一戰的部隊。
即便這個部隊很少也很小,但在層層壁壘之下,做短促出擊,不至於完全被動是可行的吧。
同時,孫承宗的政策,真正耗幹了大明的財政使得財政崩潰。
當年天啟及盛時候,大明的戶部財政收入,也不過是三百三十萬兩,這其中還有接近百萬的白條。但築造一個大淩河堡左右衛,竟然就用了一百五十萬,而後來還有四十七堡,數百軍臺,加上袁崇煥的錦州興城,綏中,更是一個無底洞。同時,孫承宗主持的關寧鐵騎,從四萬,直接擴張到了十五萬,那又消耗了一百萬。
所以,去年袁崇煥管崇禎要四百萬理直氣壯,不能不說是孫承宗的政策遺毒。
趙興沒有懷疑這個老人的操守,沒有懷疑他的貪墨,但他不能不懷疑這其中孫承宗屬下的貪墨,比如就在眼前的祖大壽,他憑藉什麼養了四千親兵?還有那個孫承宗的愛將,戰死的馬世龍,他用什麼養的一萬親兵,結果卻一無是處。
他孫承宗這個政策,直接在當年,就消耗了大明五百五十萬兩白銀。
這樣直接讓大明財政崩潰的後果先不說,而是這直接導致了大明生出了一個對底層百姓的沉重負擔——遼餉的增加。最終增加到了七百七十萬。而在這個大明實際的南北對立的時候,幾乎全部都在天災人禍的北方出,這也變相的造成了北方的農民的破產,成為了流民,走投無路的流民最終形成了大起義,最終徹底的將大明葬送。
要說好心辦壞事的第一人,孫承宗絕對位居榜首。
記住,孫承宗不是禍國,是好心辦了壞事,他不是真正的大明第一罪人。
歉意的再看孫承宗,孫承宗長嘆一聲,卻伸手道:“見賢,你繼續說。”
趙興就給孫承宗施禮,當面駁斥德高望重的孫承宗,趙興是不該的,但現在不是朝堂,是軍帳,在座的,都是武將,趙興對遼西的軍事政策的不同意,在這裡最恰當。為了自己穿越來的任務,自己的良心,為了減輕自己四處搜刮銀子填遼西那個無底洞的壓力,他不得不說,不說不快
“這次戰爭結束,放眼朝堂,能繼續挑起冀遼督師這個擔子的,只能是孫師傅了,所以小子無狀,只能在這裡力諫孫師傅,改變一下您的築磊政策吧。”
孫承宗沉默無語。孫承宗敢擔當,但性格更執拗。老而彌堅。
趙興苦口婆心的諫言:“一味的築磊而不主動出擊,怎麼能取得戰爭的勝利?當然,在座的諸位會舉出無數的戰例來,證明死守不出也能取得勝利。但諸位一定要清楚明白,那樣的勝利,必須建立在敵人遠離後方補給的先決條件下才能實現。而建奴是不存在這樣的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