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群龍無首,東江鎮的根基皮島,再次迴歸到了貧窮,極度的貧窮。同時所有的人,都沒有了當初毛文龍在的時候,雖然也極度貧窮但還有希望鬥志。現在,連唯一的希望鬥志都沒有了,有的是麻木的行屍走肉。
面對趙興帶過來的糧食,他們也沒有瘋搶,因為在他們看來,只是吃飽了這頓,下頓根本就沒有,日子是沒有希望的,沒有前途的。
當毛仲明召集了散落四處的所謂將士,宣讀了皇上重建東江鎮,為毛帥平反,以少主為總兵官,以他們三人和劉光祚為四營總兵之後,才算是有了點哭聲生氣,因為他們再次看到了恢復遼東,重回故園的希望。
為了重新恢復原先的生氣希望,趙興決定,在皮島,建一座毛文龍的墓園祠堂。
皮島的主峰日照峰上,原本有一座望海寺,座南朝北,眺望遼東大陸,規模不大,已經荒廢了,但地理佳眼界好。趙興決定就便,將他重新打掃清理,將原先的神像搬出,讓手藝人,就依照著毛文龍的畫像,泥塑一座高大的等身像,威嚴的端坐在大殿神龕之上,讓他按劍時刻北望遼東故園。
在祠堂的門口,懸掛上了御筆親書的毛公祠三個大字。
崇禎親書了沒有?沒有,這是趙興悄悄讓匠人,從那封崇禎寫給毛仲明叔侄的親筆信中摘出來的,這算是欺上瞞下,為的是讓東江鎮將士從這塊親書的匾額中堅信,崇禎給他們的大帥平反了,以收取軍民之心。
增添了布幔裝飾,至於左右壁畫,那就只能慢慢來。在簡單的裝修了下之後,從皮島毛文龍簡單的墓穴裡,啟出毛文龍的屍骸,上好棺木盛殮,厚葬在望海寺,現在叫毛公祠中。然後請了一位遼東的秀才,做了一篇慷慨激昂的悼詞,以宣示毛文龍巨大的作用功勞,以激發東江鎮將士再戰的鬥志。
開祭那日,整個東江鎮遺民全部湧來,人山人海,將這個山峰鋪滿,哭聲驚天動地經久不息。
這一次,大家才真正相信,皇上給他們的毛帥平反了,再加上袁崇煥也被剮了,大家的怨氣也就在這可以堂堂的哭聲中煙消雲散了。
最愛記住仇恨的是這些樸實的將士軍民,但最寬宏的也是這群最淳樸的百姓。
時間緊迫,修建的事情還多,於是他留下了一萬兩銀子,選派了一個工頭,招募人手,繼續修繕毛公祠。囑咐他們,一定要將這座祠堂建設的大氣上檔次。然後就開始忙別的了。這成為皮島第一批以工代賑的難民。
就在這同時,趙興第一時間僱請民夫,清理了荒草多高的原先皮島碼頭,這又僱請了大批的勞力苦力,讓他們獲取了穩定的糧食收入。
至於兒童和老人,沒有關係,兒童可以清理雜草,老人可以打掃場地。殘疾人也無所謂,給大家送水做飯,總之,都能被趙興想出辦法,給一份活命的工錢。
第一時間將布帛棉花,分發到婦女的手中,開始給將士們縫製軍裝,第一時間招募大量的勞力,開始打造盔甲刀槍,第一時間,招募將士。
好在,東江鎮大部分都是男丁青壯,因為能從遼東逃到皮島的,也只能是大部分壯丁,老弱,都已經死難在了半路了。
至於工錢,趙興以糧食為主,而且是先賒欠後頂工錢的辦法,第一時間發放,所以,在晚上的時候,整個皮島上的地窩子茅草棚子裡,都開始有裊裊炊煙升起——皮島,活了。
就在皮島碼頭熱火朝天的擴建休整的時候,一群操著西北口音的商販,登上了皮島碼頭,在繳納了第一筆碼頭人力工錢之後,將一批烈酒賣給了劉光祚的弟弟,被趙興保舉任命的東江鎮知府劉光之,然後劉光之立刻組織商隊,馬不停蹄的販賣到了後金。
這樣純正的烈酒,一入後金,立刻受到了追捧,最終在滿街酒鬼增多的時候,達到了一瓶難求的地步。於是,趙興不得不緊急讓西北源源不斷的將烈酒進來,只是在短短的時間之內,就讓西北的酒售賣一空,而東江鎮也大賺了一筆筆銀子。
而跟隨鄭宏達到達皮島的其他海商,也在皮島的碼頭靠岸,他們在繳納了一點不多的停靠費之後,卸貨的,僱請苦力,不卸貨的,船員們也上岸做短暫的休息,補充糧食蔬菜淡水,為即將的沿朝鮮半島海岸線,向南,最終到達日本。
有需求,就有市場,不必趙興指點,劉光之就開始號召百姓儘可能的為這多出來的近萬水手船員提供服務。
蔬菜雖然便宜,但都是百姓自己家出的,飯食雖然粗劣,但都是大家剛剛賺來的工錢做的,人工不打錢,也能賺點。
草棚窩鋪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