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的大朝會,在太和殿隆重的召開,為慶祝打退建奴重創之主力。
太和殿是什麼所在,很多人認為太和殿平時是用於上朝的,其實不是。太和殿其實是用來舉行各種典禮的場所,實際使用次數很少。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門、乾清門,是為御門聽政、乾清宮是有大事或重要的事情時皇帝召見大臣所在地,並不是平時所說的太和殿。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徵,此外每年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並向王公大臣賜宴。
也就是說,這次在太和殿舉行慶功大會,足可見崇禎的重視以及心中的歡喜。
說起來,在趙興看來,這個慶祝有些尷尬,人家打到了你的家門口燒殺搶掠了,你勉強給攆回去,有什麼好慶祝的,應該是坐下來好好的檢討自己才對。
但崇禎和內閣卻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既然我遼西前線不敢出擊,沒有寸進尺功,那麼,在京畿城下,前後殲滅建奴五萬,還斬殺了建奴大將,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這就是大勝。正所謂,哪裡打不是打?只要打勝了,就該慶賀,這是必須滴。
先是喜事,給有功之臣升官。
林林總總的連一個後宮的廚子都有封賞,一個官員的老爹,都因為曾經想上陣殺敵來著,而被封錦衣衛百戶。僅僅這一封賞,就讓趙興的錦衣衛人數吹氣一樣的增加了上千。好在現在的規矩,封賞的錦衣衛都是虛名,只是榮譽稱號,要不然,崇禎也捨不得拿出真金白銀的封賞出來。
其他的趙興不關心,他只關心自己的人。
洪承疇因為治理地方政績卓著,再有奇襲遵化,死守遵化有大功,直接坐上了五年後才輪到他的山西巡撫之職,成為大明四大巡撫之首,這是意外之喜。
而孫傳庭因為治理鹽政有功,在京畿戰亂中,源源不斷的為邊軍提供錢糧,所以,因才適用,直接將孫傳庭提拔為三邊及宣大總督,兼任山西巡鹽御史。也就是說,你不是能嗎,那就將九邊除了遼東之外的,都給你,從此朝廷就不再操他們的錢糧心了,單單這一項,戶部就省大發了。
孫承宗老成謀國,特掛兵部尚書弦,接替冀遼督師。這也是迫不得已,袁崇煥留下的那群驕兵悍將,只有孫承宗能鎮的住。
王大壯等十兄弟,加封遊擊,都外放成為宣大,薊州遵化,薊鎮等北地總兵。這是朝廷開始加強北方的防禦了,他們可不希望再被皇太極來這麼一回,很嚇人滴。
王盡忠趙何王勝林和賀人龍,也都升任遊擊將軍總兵,回西北由孫傳庭安排。
滿桂沒有如歷史上戰死,在孫承宗的提議下,調進遼東體系,加封遼東經略,如此,遼東再次恢復了薊遼督師,遼東巡撫,遼東經略三架馬車互相制衡的局面。再也不會再出一個袁崇煥這種大權獨攬的人了。
至於重頭戲,也是功勞最大的趙興,皇上和內閣商量了再商量之後,他們一致的認為,其實吧,在這次大戰中,趙興沒有功勞,因為,永定門一戰,主帥是滿桂,趙興不過是看熱鬧的,搶佔遵化的是洪承疇的隊伍,趙興不過是跟著旅遊的。城外兩次大戰,是張之及主導,是王盡忠的指揮,是賀人龍衝鋒陷陣的。死守遵化,你趙興連個熱鬧都沒看,跑城外去了。死守薊州,那是他兩個夫人的功勞,和趙興一毛錢關係都沒有。死守通州,似乎是保定巡撫解經傳、御史方大任、總兵楊國棟的事。
而他在京城的種種做為,其實,其實都是他錦衣衛職責所在,份內之事,不做才是他的錯。
縱觀全域性,哪裡都有趙興,但趙興在哪裡都好像是打醬油的存在,就是一個路人甲。
斬殺多爾袞,這個算吧,但是後來據報。多爾袞是自殺的,這樣看來,趙興似乎還有冒功的嫌疑。
好吧,不管怎麼說,趙興出現在所有的戰場打醬油,沒功勞也有苦勞不是,酬勞其苦,是苦吧。那就將趙興正式任命為錦衣衛指揮使。其實要不人家也是了,不過這次是被內閣認可的了。
其實,這就是上到皇上,下到百官,都不想封賞趙興。他太年輕了,按照大家的意思是,封賞太大,提升太快,對他不好。按照這個封建社會的意思,這是一個老年政治的局面,你一個小年輕就登上高位,你是在找死,我們是對你不負責任,這樣的安排是對你的愛護。
而深藏內裡的是,以文官為代表的內閣認為,趙興是錦衣衛的人,是人憎人恨的,和官員集團根本就不在一個褲子裡。那麼大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