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了這群憤青們如何以理服人之後,趙寬笑著道:“好了,我家大人就知道你們只有衝動不會總結,只有以偏概全不會兼聽則明,所以,命令我們將崇禎元年的邸報都給大家準備出來了,大家看看吧。”
然後敲打著搬上來的厚厚的邸報:“最終我要用實實在在的資料告訴你們,內帑的錢不是獨獨養活皇上皇室的,他是有幾項必須的開資的,你們的想當然是錯的,而且錯的多嗎的離譜。”
邸報的權威是不容置疑的,成於漢,熟於宋的邸報,最終形成發行的是民間商人,他本身不歸朝廷管。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張報紙吧。
而邸報內容的來源,只要的朝廷需要公佈的,比如聖旨,政策,大臣各種各樣的奏摺,人事調動任免等,然後張貼在午門供人傳抄。
如此,為了保證公正性,內容是由司禮監和內閣共同審批認可的,誰想專門抹黑對方都不可能。
這可算是皇宮秘史了,即便那些不想參和的也都支楞起耳朵,想要聽個秘密新鮮了。
“諸位都知道,內帑的來源主要有四個:國稅中的金花銀、太倉國庫、皇莊皇店、鹽鐵礦稅,還有罰沒。咱們皇上即位之後,沒有從太倉挖過一次銀子,金花銀子在萬曆年的時候,就轉交給了光祿寺,以為定例。礦稅也因為當年太監們藉機胡作非為,被廢。鹽茶絲絹,商稅,手工作坊稅,市舶司稅,也被東家君子們停收,皇莊也因為天災沒了收成,這樣一來,不但內帑沒了收入,反倒不斷地發內帑,補足國用,以至於朝臣都知道戶部沒錢,要錢找皇帝陛下發內帑。”
就在大家疑惑中,趙寬開始翻閱邸報,指著上面關於內帑往來的賬目通報,一筆一筆道來:“元年,楊鶴撫賊,借一百六十萬,遼西軍費,前後借五百六十餘萬,二年為邊餉借五十萬,又為奢安之亂三十三萬,又借一百萬;馬價三十萬,去年,又以年例借三十萬餘,以邊餉不給頓借百萬,前後所借在計部者已九百八十三萬矣。而元年,先遼西袁崇煥狗賊索四百萬,後又三百萬。工部以先帝大喪借三十五萬,光祿寺以年例借二萬又借三十七萬。還有西北賑災借十萬,這樣一來,大家算算,合計多少?”(《湧幢小品》)
這些考恩科的,條件之一就是必須懂得數術,而宮守一雖然不識字,但對數字天生敏感,趙寬一面說,他就一面在心中默算,趙寬說完,他當時驚訝的張大了嘴巴:“國庫竟然從皇上他老人家手中前後借出一千七百六十七萬啊。”然後看著驚呆的大家:“誰說皇上老人家的內帑是隻進不出,這比國庫支出的還多啊。”
看著目瞪口呆的眾人,趙寬再道:“這就算完了嗎?還遠著呢,京師禁軍,留京六衛三十六營,以及我們錦衣衛的軍餉,全歸內帑出。三節六壽給邊軍和各級官吏的犒賞也是內帑出。若是沒了這些犒賞,指望著東林君子們為國理財,九邊將士,早就餓死了。同時,各地賑災,按照規定,為顯示皇恩浩蕩,也要皇上內帑出一半。大家再算一算,這得多少?一年內帑的收入,每年都有邸報公佈,但現在卻為了給東林強制要求推行的,狗屁的什麼不與民爭利的商稅,給那些肥的流油的商人免稅,還斷了大頭。這隻入不出,若不是我們錦衣衛破了賣國賊八大家,打掉了陝西巡鹽御史,現在,大明早就破產啦。”
所有的人,包括王慶一都默不作聲了。
而真正石破天驚的是後面的的重磅訊息:“東林廢了那上面種種稅收,但國用如此艱難,他們也知道皇上的內帑已經快要枯竭,所以,為了維持大明的運轉,他們又將矛頭指向了窮苦的百姓,尤其是你們西北的百姓。滿朝的君子們,已經開議加增遼餉啦,他們準備在崇禎四年,要把田課由九厘提高到一分二厘,派銀目標六百六十七萬餘兩,除兵荒蠲免,實徵銀應該達到五百二十二萬餘兩,諸位,東林君子們已經準備好了大餐,你們有的受嘍。”
趙寬說這話的時候,是絕對帶著幸災樂禍的心思的。自己的大人說了,要想其滅亡,必須先讓他們瘋狂,再加一分二的銀子,現在,土地上的水,上出產的兩倍啦。到時候,你們不被天下百姓乾死,誰死?
當然,這樣的事,趙興是絕對不會讓他出現的了,但要想不讓他出現,放眼天下,誰能辦到?唯獨趙興。
他可不想自己辦了這天大的好事,救了東林那幫傢伙,他們還要反對自己,落個好人。
將這事捅出去,先壞了東林名聲,然後自己再跳出來,擺平這件事情,到時候,自己就收買了天下百姓之心。
這個訊息一出,當時桌子上的所有人都被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