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一身輕鬆的回了京,跟崇禎彙報了東江鎮的狀況,繳納上帶回來的錢,然後在檢查了錦衣衛單位之後,去了毛承斗的府邸,給他們送上東江鎮將士們的孝敬。然後回家,給娘請安,為小妹講故事,趴在媳婦的肚子上聽未來孩子的聲音,感覺無比的輕鬆和溫馨。
在趙興的估算,林丹汗最少能給自己爭取到享受這種輕鬆溫馨到明年。他認為自己可能把歷史記錯了,皇太極進攻遼西的戰事應該在明年七月爆發。
不過那都是明史記載的,明史的不可信已經昭然若揭了,就比如記載崇禎多麼不堪,但現在看來,不錯的一個小夥子嗎。明史,是不是滿清專門為忽悠自己這些穿越者,也說不定哈。
再說了,自己也不是學歷史的,只是半拉子的歷史迷,只能算是業餘的歷史的槓精考據黨,對於你這麼打扮,他那麼拉歷史給自己貼金的狗屁歷史,誰記得那麼清楚?誰知道他怎麼亂寫的。
說皇太極今年兩千輕騎追擊林丹汗五萬大軍,十幾萬部眾去青海,這怎麼看怎麼不靠譜的記載,肯定是滿清在修《明史》時候,證明崇禎的無能,就該失國,證明皇太極的英明神武,就該繼承大明的衣缽而編造的。
狗屁的明史啊,不可信。
不過,狗屁的《明史》還是忽悠了這很依賴《明史》生存的穿越者,事情並沒有按照趙興的預判發展,這一次《明史》在大方向上說對了,打了趙興一個措手不及。
林丹汗西遷以來,雖然取得一些軍事勝利,但卻得罪了大多數蒙古封建主,使他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離統一蒙古的夢想也越來越遙遠。
當時漠西和漠北原本就不臣服林丹汗,漠南諸部則在林丹汗的打擊下紛紛東投後金。林丹汗雖獲得富庶的右翼故地,但因為小冰河期的特殊原因,“塞外霜早,顆粒無收兼厲疫盛行”,蒙古諸部幾入絕境。而各部的抵抗也大大削弱了察哈爾部本身的力量:“插之疲甚、餓甚、窮甚”,其兵員嚴重減耗,“插有馬約備僅收四萬,插眾不滿五萬”。
六月,皇太極匯合科爾沁、扎魯特、巴林、奈曼、敖漢、喀喇沁、土默特、阿魯科爾沁、翁牛特、阿蘇特等部的臺吉會於西拉木倫河岸,總兵力約0萬。皇太極分兵三路窮追林丹汗4天,七月下旬進駐歸化城,得知林丹汗已渡黃河而去。遂停止追擊,返回的途中收攏了林丹汗所遺部眾數萬人。
趙興定義的林丹汗志大才疏卻熊包,是徹底的做實了。
但就在大明嚴密監視戰爭動態的情況下,皇太極撤兵途中,突然突破長城陽和衛再次突進大明邊境。
當這個訊息傳到京師的時候,首先掉了手中茶杯的就是趙興,不巧,還掉在了翠豔的肚子上。翠豔當時大怒,上去一腳,將他踹地上去了。然後,趙興一骨碌爬起來,如火燒了屁股一樣,直接衝向了皇宮。
但不巧,當時正值天黑皇宮下鑰,天王老子都得明日再說。
第二天,皇宮剛剛開門,還沒等百官依照慣例在午門外等候,時辰一到按班進殿,趙興直接推開擋路的監察御史,直接就衝了進去。
這雖然是僭越,雖然有謀逆,刺王殺駕之嫌,但趙興是現在大明最大的紅人,監察御史只能跺腳,但連拉他一把的人都沒有。
“皇上,皇上在哪裡?”趙興簡直瘋了,一路不顧規矩的大呼小叫,讓所有的宮女太監無不震驚。
衝向文華殿的半路,曹化淳攔住了趙興:“萬歲正在養心殿準備。”
趙興直接拐彎,就往養心殿跑。
曹化淳當時拉住他:“天大的事,也得等皇上上殿——哎呦,你踹我幹什麼?”
趙興大呼:“還上什麼殿啊,建奴從陽和衛衝進了大明的內陸,乙巳之變再次發生啦,為得找皇上,我們收拾收拾跑路吧。”
聽到這個訊息,曹化淳當時嚇的就癱倒在地了。
養心殿,正在準備的崇禎,對原先每日必朝的制度,已經有些後悔了,在對朝堂亂哄哄的爭吵跑題的厭惡下,崇禎已經樂於哪個部門的事,就找哪個部門的主事者單獨談的習慣了。
而溫體仁現在也不想崇禎皇帝召開大朝,因為只要召開大朝,必然有無數的朝臣對他展開攻擊,不單單是異黨,連自己的東林黨也對他毫不客氣的彈劾。
為此,溫體仁也知道治理政治自己毫無所長,在自己輔政期間,上疏彈劾他的人不計其數。但好在崇禎寵信,趙興不在,這些人不但沒能扳倒溫體仁,反而引火燒身。有的被罷官,有的被流放,甚至有人被當場杖擊而死。為此,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