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他們去的是那一個三百多畝的莊子,這莊子早年是前朝的一個出嫁縣主的陪嫁之物,因此,質量自然是上層的。
認過僕人。程兆兒尋了原本莊子裡的大管家。和大管家商議著定下了新的規章制度後。便和耿以元兩人在大管家的陪同下,在莊子裡遊賞起來!
莊子裡一眼過去看不到頭的剛冒了綠油油的芽兒的麥子,光是這麼看著。想象著秋收時候的喜悅,程兆兒心裡就高興不已。
不僅如此,在兩人正要越過這片田野,去往果林處看看的時候,程兆兒忽然發現了一片地上所種植之物和她之前所見的有所不同。
瞧著也是嫩綠嫩綠的,只不過顏色比之小麥要稍稍淺上那麼一些,形態也有些微的詫異。
程兆兒瞅著這地裡有淺淺的水漫過土壤,不僅如此,那土質也不同於其他地方,顏色黝黑,竟然和程兆兒前世知道的黑土有些微的相似。
一時間間,程兆兒心裡有了底兒,但是,也起了好奇之心,便詢問了一直跟著他們的大管家:“柳管家,這成片的地裡種著的我瞧著不像麥子啊,莫不是水稻?”
柳管家恭謹的笑答:“夫人慧眼識距,確實是稻子,只是這是胭脂稻,這種稻子產量極少,對於土壤的條件極為苛刻,但是,卻廣收大戶人家的歡迎,這胭脂稻一般只生長在江南地區,只不過咱們這莊子上這一片近五十畝的地土質肥沃,居然得天獨厚的可以長出胭脂稻來,等到今年初秋十分,將軍和夫人就可以吃上莊子上所產的胭脂稻了。”
說到後來,柳管家語氣中也隱隱透出一股優越驕傲之態。
畢竟這東西太少見了,想當年,這莊子失了主人,又經歷該朝換代,莊子一直是朝廷代為管理,那會子莊子裡的人如何生存下去,除了進上的那些產出,剩下的,他們就留作己用,即便這般,他們也過得極為緊迫拮据。
後來還是有一日想起了庫房中有胭脂稻的糧種,嘗試了之後,居然發現能夠成功,此後,大多都是靠著胭脂稻的出息,他們才能活的比較不那麼艱苦。
如今,這莊子有了主兒了,他們之前提前聽說了這位奉恩將軍的名頭,也打聽過這位奉恩將軍的來歷,本來還以為這位出自山村的男人會是一個粗鄙的漢子,他們還有些擔心,如今看這兩位的氣質風度,他們才發現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
這位耿夫人一來也沒有插手的意思,只是把他單獨叫過來雷厲風行的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竟然像是胸有成足心裡極為有譜的樣子。
不僅這般,他剛才稍稍的瞄了幾眼那些個規章條例,條件優渥新穎,既不會讓他這個管家被架空,足夠的放權給他,也不會讓這個莊子散漫了去,倒真是一個胸有溝壑的人。
既然對將軍及夫人有了這麼高的評價,柳管家心裡滿意,倒是也樂意和這位前途無量的將軍和夫人親近親近。
其實,柳管家知道自己這些人是愈矩了,但,他私以為這也不能怪責他們這些人,他們說是家僕,但是也是有家學淵源的,他們的祖上都是前朝那位縣主的家僕,後來縣主沒了,也沒有兒女留下,這莊子居然就這麼荒棄在這兒了,後來戰亂,大夏的開國君主非常開明,雖然把這莊子收了回去,但是,卻把他們留在了這裡,這裡,世世代代的變成了他們的根基所在。
先祖是縣主的家僕,自幼跟著識字粗通管理莊子之道,以便更好的給縣主幫上忙,如今,雖說他們不如先祖的榮光了,但是,七八戶人家就是到外面去,也能算的上是小門小戶的人家了,自小,他們就延續了先祖傳下的家規,可以說他們雖然是家僕,但是,卻都是粗通文墨識文斷字的。
這樣的背景,他們雖然大多知道要緊循主僕之分,到底心裡是瞧不起那些個泥腿子出生的粗鄙之人的。(未完待續。)
329 主僕(一更)
程兆兒觀之柳大管家的表情和前後做事的態勢,面上不顯,心裡也是明白個七八分的,如同這些家僕們個個有自己的小心思,知道打聽新主人,耿以元在得了這個莊子以後,總不可能不打聽清楚這莊子裡的家僕來歷。
他們的來歷和每一家的人口分佈以及性格特點?歷代以來經歷過什麼大事兒?有無出格的事兒發生?早就在皇帝賜下莊子的頭一日,就由德喜公公把這些資訊送交到了耿以元的手上。
這些人,程兆兒看的清楚地很,他們來的時候,這些人雖說個個都站在門口迎接他們夫婦,下跪的禮節無可挑剔、衣衫整潔樸素、面帶得體笑容、只是這眼睛裡有多少的尊重程兆兒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