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合一)
程兆兒並沒有先去衛所裡找耿以元,第一站先去了醫館。
倒不是她身體方面怎麼了,去了醫館卻是為了替耿以元備藥的。
她準備了幾種常用藥,解毒的、治風寒的,用於跌打損傷的,甚至止拉肚子的。
長順城的藥材種類比之石磨鎮要齊全的多,原先在石磨鎮已經買得一些,程兆兒先行將它們細細的磨成了粉末,這回也被她一起帶到了長順城來。
這回子,她帶足了銀子,早就盤算好了,買了她之前缺的那幾味藥材。買好後,請醫館的人幫忙,也將它們全部磨成細粉。然後按照藥材的配比比例,俱都捏成了藥丸子。
藥材都是上好的,均都是曬乾了的草藥,就算捏成了藥丸子,輕易也受不得潮,想來也是壞不了的。
這藥苦是苦了點,勝在方便,即便沒有水,這些藥丸子也是能嚥下去的。程兆兒只恨沒有現代社會的膠囊了,這些藥畢竟還是粗糙了一些。
她把家裡的唯一一口銅鍋拿到外面,給人家工匠融了。制了幾個細口長頸的小藥瓶,這小藥瓶看似是常用常見的,但是,卻不那麼簡單,肯定是不能用那尋常的陶瓷做的,倘若真用了陶瓷,沒準還沒到地方呢,就全部碎了,白瞎了這些好藥材。
程兆兒深知這一點,特意請了工匠趕製的小銅瓶,連瓶口都做成了螺紋的。
程兆兒也想過,弄個木塞子塞著瓶口。不同種的藥丸就把木塞子塗成不同的顏色。似乎也挺便利!
可是她後來又一琢磨,總覺得木塞子塞著瓶口不牢固,沒準兒行軍途中顛兒顛兒的,那塞子就鬆動了,不定裡面的藥丸子就撒了!螺旋口的就不同了,這樣可以來回的擰開,既不會漏,也不會撒!
想著二十一世紀常用的那些個杯子,瓶子,哪個不是螺旋口的。蓋子和瓶口掐的死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