澱君打心眼兒裡希望家康能將天下交還給秀賴,但是,根本不見有這樣的跡象,家康回去後成了將軍,接著又把將軍一職繼承給了秀忠,澱君羞惱非常:“家康將天下橫奪了。”
但秀賴已只不過是擁有攝津、河內、和泉(大阪府)六十五萬石的領地,與地方一介大名同格,昔日威勢已蕩然無存。大名們表面上將秀賴視作秀吉的繼承者來尊敬,但漸漸地顧慮到家康,不再接近豐臣家。澱君不管有多生氣也好,只有眼看著家康的威勢日見高漲,秀賴的威勢日見其微而已。但澱君沒有捨棄希望,還總是把一句話驕傲地掛在嘴邊:“只有秀賴才能成為將軍,他才是繼承秀吉的唯一傳人。”
同情澱君和秀賴的大名也有幾個,那是如加藤清正和福島正則等受過秀吉大恩的幾個大名。但也就是僅僅的同情罷了,要他們加入秀賴方同家康鬥爭,決不可能。說得好聽一點,就是以不引起家康反感為限界,對秀賴表示同情。
其他如細川忠興、加藤嘉明、黑田長政、山內一豐等受過秀吉恩情的大名們,因為害怕家康,即使是透過大阪也不到秀賴的居處去打招呼。但自命不凡的澱君對於家康的做法繼續抱以敵意:“家康真的會盡快把天下還給秀賴嗎?”
這是秀忠擔任將軍,慶長十(1605)年三月在京都時的事。秀忠以榊原、井伊為先鋒,以十萬人浩浩蕩蕩的行列入洛(就是進入京都的意思。京都市內稱為洛內,市外稱為洛外)。
那時公家(京都朝廷的侍從)的日記中令人歎為觀止地記載道:“由鐵砲隊、弓隊、槍隊組成的秀忠行列,從早上八時到下午六時接連不斷。”這樣盛大的行列,是家康讀了《東鑑》,參照昔日源賴朝上洛的方式做的。
家康甚愛讀《東鑑》,尊敬賴朝之事前面已寫過了,某一次,家臣們說:“賴朝雖是位偉人,但不顧義經和範賴的手足之情,殺害了這兩位弟弟,真是無情哪!”
家康聽了後說:“你們說錯了。能得到整個天下的人只有一個,繼承他的也只能有一個,其他的兄弟,都和沒有血緣關係的陌人是一樣的。仗著兄弟的身份逞威風,以至於擾亂天下,被除掉是理所當然的事。說賴朝除掉弟弟們無情至極,只是世俗偏好評頭論足茶客們的批評罷了。”
事實上,後來家康將自己的兒子忠輝改易(取消作為大名的領地、俸祿、身份,並將其追放),秀忠將松平忠直改易,家光(幕府第三代將軍)也曾令自己弟弟德川忠長自殺,就是貫徹了這一說吧。
賴朝為人質樸,養成的所謂鎌倉武士的剛健的風氣,極大地影響了家康,併為他提供了參考。
家康乘著秀忠成為徵夷大將軍的機會,對秀賴發話說:“到京都來同秀忠見上一面吧!”
澱君聽聞了這樣的口信憤然道:“這是什麼話!德川家不是豐臣家的家臣嗎?如果有事的話,當然應該是家康、秀忠自己到大阪來同秀賴見面吧。哪有叫秀賴去的道理?”這之後又叫囂道:“如果無論如何也要秀賴上洛的話,我就殺了秀賴,然後自己自殺。”
聽聞了這些話的大阪的人們道:“看來和關東軍(德川)的戰爭免不了了。”急急忙忙地把家當都運出了城外,對於秀忠領十萬兵上洛之事,也深感不安。
家康聽說了這些,苦笑道:“對這樣的女人真是不可理喻啊!那麼,就派誰代表我上大阪去一趟吧!”接著他派了第六個兒子,十四歲的忠輝去了大阪。
雖說是代理,但不管怎麼說都是家康方先來打的招呼,澱君非常高興:“果然豐臣家還是在德川家之上哪!”這之後她依舊自命不凡。
但與此相對的是:當秀忠回江戶之時,與他一起的大名沒有一個來秀賴處問候,這是因為他們都顧慮到家康的感覺。
就這樣,家康同大阪的豐臣家之間雖然不和,但表面上仍舊什麼事都沒有發生。在澱君還以為己方才是掌握天下的本家的同時,家康卻在暗中致力於鞏固幕府的實力。
自那以後,又過了六年。
家康已是七十歲的老人,他也有一些焦急起來了:“我想在有生之年平定天下,所以無論如何也要除掉秀賴母子。”就連一向耐心很好的家康也有了與即將來到的“死”競爭的準備:“到了這古稀之年,這條命已是朝不保夕了。在死之前,我必須儘快完成這一大業。”
無論怎樣的英雄,都是戰勝不了死亡的。
“快一些,快一些!”他心中非常焦急。
這期間,前田利長告訴了家康這樣的事情:“大阪的秀賴和澱君請求我在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