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最多隻能解決部分民眾穿衣的需求,達不到生產戰艦帆布的標準。有了瓊西,守序就可以憧憬一下自行解決部分帆布的可能。
守序開始在地圖上圈地,“曾中丞,我答應每年給你提供軍火,條件是把崖州、昌化與感恩這三地的官位交給我的人。”
崖州等三地人口稀少,現在產出的稅糧只有7000石,就算加派勸捐事例一起上刮地皮,也不過1萬石。守序甚至可以答應曾櫻,每年仍舊照1萬石的標準給他納稅。
曾櫻不動聲色,“你有合適的人選嗎?”
“我岳父如何?”
中國自古有異地為官的慣例,不過現在是王朝末世,誰還管的了那個。
隆武朝如曾櫻這樣的軍門離開福京時,皇帝都會給予空頭付,就是空白的委任狀。皇帝沒錢,就靠賣空白官照抵衝軍餉。
第11章 瓊西廳
瓊州府城,海述祖書房。
姑爺來,自然少不了一頓大酒。海述祖與守序這會在書房中吃點西瓜,解解酒意。
海南是個移民島嶼,民間方言很雜,移民中的福建人較多,方言受漳泉二府的影響很深。近在咫尺的廣府白話當然也在海南方言中留下了根基。但在瓊州府城通行的並不是方言,而是軍話。
軍話顧名思義就是海南衛軍人的語言,與南京官話基本一樣。作為世襲軍官家族出身,海述祖家說的自然也是軍話。瓊州府無論文武官員說的都是軍話,很多人甚至不解方言為何物。守序與他們交流起來沒有什麼語言障礙。
“崖州海防同知,督理感恩、昌化二縣水利、屯田、牧馬、管糧等事,監理牧民。”海述祖手中的官照上如是寫著。
同知在明朝又是個無定員的職務,邊疆州府最多時甚至會有6,7個同知分掌各項事務。作為一把手的佐貳官,一般的同知地位並不高,但海防同知是個例外。
海防同知設立是在倭患最嚴重的那些年,作為沿海州府實際控制兵權的官員,直接向兵備道巡撫總督這條掌握軍權的線負責,與知府知州沒有實際上的隸屬關係。很多海防同知被提拔,直接就出任兵備道,不用經過知府一級磨堪。
曾櫻上任後面臨與其他隆武朝巡撫總督一樣的問題,因為中國祖傳的異地為官策略,很多非本省官員,尤其是北方人在南京淪陷後或是掛印或是辭官回家了,空缺下來的職務很多。
曾櫻這個巡撫管轄範圍內理論上有布政司參政或參議分守海北、海南道,和按察司副使或僉事分巡海北、海南四個道臺,後者同時兼任兵備。但道臺和巡撫一樣是個臨時性的差遣,也未必會一直有。目前的雷廉瓊三府就只有海南兵備方國祥一位道臺,算是曾櫻的副手。
粵西州縣以往並非肥缺,有背景的官都不願意來,現在除了曾櫻外,三府沒有一個進士,包括方國祥在內大部分官員都是舉人和貢生。儋州知州徐震祥甚至沒有功名,以方正賢良選任的知州。原官中現分巡海南兵備僉事方國祥,瓊州同知戴文衛、雷州同知曹敘白、廉州監紀推官張孝起和遂溪知縣喻萃慶比較受曾櫻看重。
曾櫻重新提拔了一批人,他雖然有權罷免官員,更換自己的人,但初來乍到這種得罪人的事還是少做。他管轄範圍內,文有三府、四散州,武有三衛。同知之類無定員的崗位不少,有調動的空間。粵西人事安排尚未全部完成,曾櫻還在考察官員階段。如果有知州知縣空缺,現在仍然是通判、同知暫時代理。為了儘量延續地方工作,不耽誤今年的稅收,曾櫻的總體思路還是讓各地的舊官接任州縣官,新人多半任職同知和監紀推官。
瓊西廳是個為守序新設的職位,理論上海述祖的海防同知直接向海南兵備方國祥負責,但既然曾櫻本人駐瓊州府城,親理地方事務,方國祥並無太多實權。方國祥為人中正,任分巡道前是瓊州知府。他如今在瓊州基本做回了本官廣東按察司僉事,主管全府刑律,不再負責兵備。
瓊西廳由巡撫直屬。這就是曾櫻帶兵帶人上任的好處了,在很短時間內就控制住了粵西的局面。
“你還真是給我找了個好差事。”海述祖對守序不經他同意安排工作的行為略有些不滿。
守序笑嘻嘻地道,“泰山大人,還請幫我這個忙。”
海防同知原本只是管分管的那部分工作,如海防、屯田等,曾櫻給加上了個監理牧民,這實際上就是將昌化縣從儋州、感恩縣從崖州分別劃出,歸瓊西廳管轄。至於崖州那邊,瓊西廳只是負責海防等軍事,沒有牧民權,談不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