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3 / 4)

話音還沒落,一發炮彈幾乎是在他的身邊爆炸了,一塊彈片削進了他的頭部。

王鳳江,中國東北地區的農民,參軍後在第三十九軍所歷經的多次殘酷的戰役中,他成為立戰功最多的人。

王鳳江犧牲後,他的戰友在這個中國軍隊著名的英雄身上只找到兩件東西:別在上衣兜上的一支用舊零件湊起來的自來水筆和口袋裡的幾粒充飢的板栗。

三四七團面臨的局面十分嚴峻。

釜谷裡是個窪地,三面是山,控制著山議政府通往漢城的公路和一條鐵路。英軍二十九旅的這個〃綠老虎團〃已佔據著這裡的有利地形,準備一旦戰局有變掩護其主力向南撤退。

天上的飛機來了,地上的坦克出動了,英軍開始向三四七團的陣地反擊。

三四七團的幾個連隊傷亡巨大,眼看著要頂不住了。

…一六師全師公認的又年輕又有文化的參謀長,28歲的薛劍強,他一直跟隨著三四七團打到釜谷裡。他在前沿與師長汪洋通電話的時候,聲音很焦急:〃抓了三百多俘虜,是英軍二十九旅的!都在小學校裡憋著呢!快讓三四八團上來!〃

就武器裝備來講,英軍佔絕對的優勢,因此與英軍對峙,戰鬥空前慘烈。而且三四七團是夜晚打進釜谷裡的,天亮後才發現,幾個重要的制高點沒有及時佔領,它們對中國士兵構成了巨大威脅。戰鬥到中午,三四七團與師指揮部的電話和電臺聯絡也斷了。下午,軍電臺轉來一封電報,說三四七團傷亡很大。師長汪洋和政治部主任急了,帶上參謀上了前沿,他們直接上到了三四七團的陣地,汪洋師年剛上陣地,就行見擔架抬著薛劍強下來了,薛劍強的警衛員在哭。

…一六師年輕的師參謀長已經犧牲。

必須把英軍阻擊在這裡,不管付出多麼大的代價。

團長李剛決定把七連派上去,把卡在公路上的一個制高點拿下來並且守住。

控制了這個制高點,英軍就等於被關注了這釜谷裡的窪地裡。

七連連長厲鳳黨和指導員張鼎先帶領部隊首先控制了公路邊上的那個小學校。他們倆爬上學校的牆頭往公路上打,公路上黑壓壓的一大片汽車。厲鳳堂知道,汽車是敵人的命,逃跑全靠這玩意兒,守住公路和守住汽車,敵人就絕對跑不了。於是,他帶領戰士迅速搶佔公路邊的小高地,剛剛把這個高地佔領,還沒喘口氣,英軍就攻上來了。

七連,這支由中國工農紅軍發展至今的連隊,它的生死攸關的時刻到了。

因為對於英軍來講,這個高地也關係到他們的生死。

英軍的炮火極其猛烈,高地上的一尺多厚的雪立即變成發燙的泥水。沒有辦法修築工事和掩體,中國士兵們就在泥水中抗擊著英軍士兵的一次次的進攻。彈藥很快打完了,指揮所派出的送彈藥計程車兵全部死在路上,英軍密集的火力把高地通往

團指揮所的路嚴密封鎖了。

很快,措導員張鼎先犧牲,接著,排長們也全部犧牲。當重機槍被打壞時,連長厲鳳裡負重傷倒下。陣地上沒有幹部了,厲鳳堂在血泊中看著給他包紮的司號員鄭起已說不出話來,但鄭起明白連長的眼神,連長在對他說:去指揮戰鬥。

鄭起對奄奄一息的連長說:〃放心,陣地由我負責,堅決守住!〃

鄭起最崇拜的人就是副連長王鳳江,突破臨津江的前一天,在隱蔽洞裡他和他崇拜的人聊了很長時間。從他知道玉鳳江犧牲的訊息起,他便覺得他永遠地失去了什麼,心口一直在疼。

鄭起集合了陣地上的人,一共還有十三人能堅持戰頭,其中有六名中國共產黨黨員。

鄭起把十三個人分成幾個戰鬥小組。有的人建議指揮員的位置要靠後,鄭起不同意,他知道連長就是靠前指揮戰鬥的,他也要在最前面、井且指定了在他犧牲後接付他指揮的人。

英軍在數門迫擊炮的轟擊之後又開始進攻了。公路上的坦克把炮口對準這個高地進行瞄準射擊,英軍士兵成散兵隊形一排排地向高地上爬來。

鄭起在陣地上奔跑:〃打!打!打勝了明天過漢城!〃

在打退英軍的幾次進攻之後,鄭起發現陣地上沒有子彈了。

他決定去敵人的屍體中搜集子彈。

鄭起在英軍士兵的屍體小爬來爬去。英軍的機槍幾乎是跟著他的身影來回射擊。他不斷地跳進彈坑躲避,最後他用樹枝把自己的軍帽挑起來亂晃,帽子被子彈打得碎片亂一飛。

他從敵人的屍體中揹回來十幾條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